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811政治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资)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股票

【答案】股票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以证明股票持有人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所有权凭证。股票是资金市场上主要的长期信用工具之一。股票具有以下特点:

(1)股票是一种所有权凭证,持股者为公司的股东。

(2)决策性。股票持有者即为公司的股东,有权出席股东大会,选举公司董事会,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

(3)股票具有流通性。

(4)风险性较高。股票的价格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股票的投资者要冒很大的风险。(5)收益率较高。股票的收益主要反映为股息和红利,股票收益率一股要高于债券的收益率。(6)非偿还性。股东不能退股,如果不转让股票,就只能靠获得股息和红利缓慢地收回投入的资金。股票是所有权资本,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股票从体现股东权利差别划分,可分成普通股和优先股; 股票从体现的参与公司经营表决权的差别划分,又可分为表决权股和无表决权股。

2. 生产方式

【答案】生产方式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不存在没有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一也不存在没有生产关系的生产力。一定的生产力和一定的生产关系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一定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起决定作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基本上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社会思想和社会文化,即有什么样的社会。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整个庞大的卜层建筑也会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样逐步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

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答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指以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为物质条件、以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社会生产力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是资本主义之前的各种生产方式所不能比拟的,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决定的。但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这一历史局限性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根本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历史过渡性质,即资本主义向社会

主义的过渡是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

4. 创业利润

【答案】创业利润是指股份公司创办人发行股票时,股票出售价格总额大于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价值总额的余额。因为,股票价格是由预期股息和银行利息率决定的,在股息率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的条件下,股票出售价格就会高于其票面价值额,其余额被创办人作为创业利润归自己所有。但创办股份公司的人不能在仟何条件下都能得到创业利润,如果新创办的公司经营不好,股息率低于银行存款利息率,就不可能得到创业利润。资本家创办股份公司发行股票时,往往将一部分股票留下来,待公司经营好时,股票价格涨到票面额以上再出售。创业利润的源泉归根到底也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5. 流动资本

【答案】流动资本是指在生产资本中,全部一次投入生产过程,价值也一次转移的那部分资本。流动资本包括两部分:(1)一部分是投在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等等劳动对象上的那部分资本。这部分资本,从物质形式看,参加一次生产过程后便全部消费掉,形成一种新的使用价值; 从价值形式看,参加一次生产过程后全部价值便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经过产品出售而转化为货币全部流回到资本家手中。这部分资本属于流动资本。(2)另一部分是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这部分资本,它的价值并不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在生产过程中,由活劳动重新创造出来。工人在劳动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而且还创造了剩余价值。因此,在价值形成卜,投于劳动力的资本,同投在原材料卜的资本是根本不同的。但是,从价值的周转方式来看,二者是样的。都是通过一次生产过程就把全部价值加入到新产品中去,并经过产品销售以货币形式回到资本家手里。因此,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也构成流动资本的一部分。

二、简答题

6. 有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的因素可以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产生。对这一观点你是否同意? 并说明理由。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步意义在于它为更高级的生产方式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准备了客观物质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1)社会化的生产力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是这一生产方式历史进步性的最重要的内容。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阶段,更是使生产走向了全面社会化。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所有环节的社会化程度都空前提高。特别是国家作为经济实体直接介入社会再生产和经济活动,并通过政府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来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整个经济发展真正成为社会的行为。真正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准备了最重要的物质条件。

(2)社会化的经济关系

生产力的社会化使经济关系也走向全面的社会化。这主要表现为资本的社会化、经济活动的社会化。资本在其发展过程中,从资本的个人占有制到股份资本,并进一步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这是资本社会化的最直接的标志。与此同时,经济活动也已经完全超越了个人的界限,表现为整个社会的相互关系。这说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已经包含了对资本的个人占有性质的扬弃,以及要求社会化占有的因素。这些因素的不断发展和扩大,也在客观上为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3)社会化的管理机构

生产力和经济关系的社会化,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化管理和社会化的管理机构。管理和管理机构的社会化,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基础上,信息、通讯、银行、交通、运输、邮政等高度社会化的管理机构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完善。在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全国性的管理机构和组织形式也充分发展起来。这使得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成为一个整体,能够由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来管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为生产力和经济关系的社会化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毫无疑问,管理和管理机构的社会化发展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又一重要条件。

总之,社会化的生产力、社会化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化的管理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重要的物质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使这三方面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7. 如何理解使用价值的源泉和价值的源泉?

【答案】(1)具体劳动和自然界是使用价值的源泉

具体劳动是指在特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千差万别的劳动。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条件。不论在什么社会制度下,人类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从事各种具体劳动,生产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各式各样的具体劳动,分门别类,形成社会分工。当然,具体劳动也只有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才能创造出使用价值来。所以,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自然界和具体劳动一样,都是使用价值的源泉。

(2)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抽象劳动指撇开各种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抽象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性质上没有差别,只有量的不同。抽象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问相互交换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历史范畴。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个物质的原子。

理解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应把握以下几点:

①商品的新价值是由活劳动创造的

活劳动是指劳动者在商品生产过程中脑力和体力的消耗,即新加入到劳动对象中的抽象劳动。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只有加进了人的活劳动,才能使生产资料改变成为适合人们需要的新的使用价值,离开了活劳动,所有的生产资料本身只是一堆死物。一切生产资料的价值,只能转移,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