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614公共管理学(一)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资源配置职能

【答案】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政府为了弥补市场失灵直接介入市场,通过自身的财政收支活动主动干预资源流向,来提供满足公共需要的公共产品的职能。资源配置就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组合、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以及地区结构等,以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的。政府资源配置职能作用在于弥补市场失灵,其目标是最终实现全社会的最优效率状态。一般来说,政府可以通过则政支出和税收等则政手段进行资源配置。

2. 行政发展

【答案】行政发展是指政府对行政组织实施有计划的干预,以完善行政组织提高行政组织效能的过程。行政发展具有正面性、整体性、客观性、目的性、过程性和连续性的特征。行政发展的前提是当前公共行政形态与系统环境的不适应性。行政发展的目的在于通过推动行政系统自身的革新以提高政府的公共行政能力。行政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具有多样性,改革是行政发展的基调。

3. 违宪审查权

【答案】违宪审查权是指国家通过司法机关和司法程序审查和裁决立法与行政是否违宪的一种权力。各国行使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关,大致上有以下三种体制:

①由立法机关或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中国的宪法监督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共同行使。

②由普通司法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这本是美国最高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形成的宪法惯例,后来有许多国家仿效这种制度,并在宪法中作了明文规定。

③由特设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指设立宪法法院、宪法法庭或宪法委员会等专门机构,专门处理违宪案件,保证法律性文件同宪法的一致。

在监督机关审查处理违宪案件的方式上,各国也各不相同。就处理法律、法令等规范性文件与宪法相抵触的案件来说,有以下两种不同方式:

①事后审查,即在规范性文件颁布实施之后审查。大多数国家采取事后审查的方式。

②事前审查,即在规范性文件颁布实施以前,先由宪法监督机关审查。采取事前审查制度的国家很少。宪法监督机关对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进行审查之后,要作出是否违宪的结论。这种结论一般都具有强制性,被宣布为违宪的规范性文件将全部或部分失去法律效力。在中国,因违宪而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撤销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以及未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都没有法律效力。

4. 最佳值计划

【答案】最佳值计划是指20世纪末期布莱尔政府在地方政府中推行的以”最佳值“和持续完善政策为核心的改革计划。最佳值计划的核心是用责任替代强制性的要求,鼓励地方政府引入业绩目标和指标来达到“持续改善”,允许地方政府选择公共服务的“最佳值”。最佳值的核心原则是在顾客介入和选择的基础上用成本效益模式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最佳值计划以绩效评估为基础,但范围更为广泛,包括评估过程和绩效改进过程以及利益相关者。布莱尔工党政府通过推行最佳价值计划取代保守党政府在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中推行的强制性的竞争标准。

5. 制约授权

【答案】制约授权,又称为复合授权,是指把某项任务的职权分解授给两个或多个子系统,使子系统之间产生互相制约的作用的授权方式。采取制约授权通常是为了避免任务出现疏漏。制约授权所适用的情况主要是:工作难度较大、技术性较强而容易出现疏漏,故而不宜进行充分授权; 上级领导者管理幅度大、任务重,无足够的精力实施不充分授权; 或者领导者本人专业知识有限,而无法实施刚性授权。这种复合授权方式使授权者离不开助理的协商和帮助。

6. 民营化的双重目标

【答案】民营化的双重目标是指它既是一种政治学说,又是一种管理工具。一些选任的官员和社会团体是民营化的拥护者。民营化有着三重目的和效能,即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转变政府职能,调整和改善政府与国民的关系。

7. 经常收入

【答案】经常收入是指每个会计年度连续反复获得的收入,如税收、规费、公有财产及公有企业收入等。经常性财政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反映的是不包括非税收入部分的财政各项收入; 税收收入是经常性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未对对财政经常性收入做出解释说明,为了简明、通俗地反映财政经常性收入口径,很多地方市于1998年暂定市级财政经常性收入为各项税收。主要是考虑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点,且占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

8. 追求卓越

【答案】追求卓越是指现代政府追求出色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现代行政精神。这种精神直接表现政府的工作动机、工作意愿、工作状态。追求卓越涉及两种相互联系的价值取向,即效率与效果。在实践中表现为政府对草越品质的公共政策能力、综合实施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能力、有效地向公众全面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自律和自我更新的能力等的追求和提升。

9. 行政品德

【答案】行政品德是指公务员在行政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行为特征和倾向。行政品德是行政伦理规范在公务员个人职业心理和职业行为中的体现,其既具有行政伦理规

范的约束力,又具有内在的主动性,是行政自律与他律的高度统一。公务员一旦形成了行政品德,就具备了一种行政伦理规范的自觉性,能够起到有效克服自利行为,提高行政责任、防止腐化堕落、净化行政环境的作用。

10.技术效率

【答案】技术效率是指在投入为定值时,产出可达到最大产出值的状态。在政府绩效研究中,技术效率的测定是在给定投入的条件下,计算一个行政组织的实际产出与生产边界(规定技术上该投入量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出量)之比。技术效率可以用来衡量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行政组织获得最大产出的能力。投入的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称为技术无效率。技术效率关注的是各项投入是否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技术效率的方法是充分利用资源提高产出。

二、简述题

11.简述典范革命的背景和典范革命的理论。

【答案】(1)典范革命的背景

①20世纪60年代在当代发达国家的发展史上是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时期。以法国的“五月风暴”和美国的反越战运动和民权运动为标志,在这个时期里,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动荡,反对战争、反对种族歧视、反对不平等、反对政府,构成了那个时期的发达国家较为普遍的社会图景。与此相联系,人们十分关注那些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和社会问题。

②与此同时,政府的官僚系统却表现出了太多的保守、消极、被动,太多的官样文章、衙门作风、墨守成规以及腐败,行政傲慢、无效能、无效率、行政帝国主义比比皆是。人们在问:我们的社会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当这些问题变得愈来愈严重时,人们不能不问:“巨物”般的支配着巨额公共财政的政府正在干什么?70-80年代的经济滞涨,则进一步加深了人们的社会危机感,进而引发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政府的合法性面临严峻的挑战。

③受到严重社会问题的激荡和推动,这个时期同时又是新观点、新学说层出不穷的时期。其中,最为引人注目地当属引发了关于社会科学再思考的典范和典范革命的理论。

(2)典范革命的理论

①典范又称典则、范式、典则规范,典范革命亦称范式转换。1962年,美国科学史家托马斯·库恩在其《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首次从学术的角度明确提出了关于典范或范式及其意义的概念。库恩支出:在科学的意义上,一个范式就是关于现实的一套较为系统的假设。这一套假设主要包括用以阐释和说明某一类现实的规则,而这些规则表现为人们的观察现实世界的观点、理念和基本价值判断标准。范式的存在是多种多样的,好的范式的作用就在于其假设可以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现实的世界。但是,范式存在着许多的例外,而且,范式也并不解释它可能遇到的事实。在此意义上,范式旨在告诉人们“是什么”,而不回答“为什么”。

②塞缪尔·亨廷顿在阐释范式的作用时评论说:人们可以宣称只是根据具体的“客观

事实或“‘言的是非曲直”采取行动,但事实上因为“在我们的头脑中隐藏着一些假设、偏好和偏见,‘白们决定我们如何看待现实,留意子}么事实和怎样判断它们的重要性和价值”。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