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主张:“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由此可见,张謇认为()

A . A.实现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
B . B.兴办商务是西方富民强国之根本所在
C . C.中国应该农、工、商业同步发展
D . D.兴办实业是实现富国御侮根本之道

据统计,在抗战时期,大后方主要产品的产值中,私人资本工业所占比重由1938年的78.8%降至1944年的46.3%。1947~1948年,国统区私人工业资本仅仅恢复到1936年水平的78.6%。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②政府实行经济统制政策③日本在华大量开设工厂④官僚资本的垄断与排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新政(戊戌变法)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材料表明() A.中国近代工业起步。 B.戊戌变法法令在山西得到广泛落实。 C.晋商进入强盛时期。 D.戊戌变法后山西工业发展较快。 张之洞说:“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这表明张之洞主张() A.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军用、民用工业并重。 C.优先发展基础工业。 D.推动国民经济军事化。 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和船坞。以你的理解,这些最初的工厂大多从事() A.冶金采矿业。 B.纺织服装业。 C.农产品加工。 D.机械制造业。 《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主张:“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由此可见,张謇认为()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