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和船坞。以你的理解,这些最初的工厂大多从事()

A . A.冶金采矿业
B . B.纺织服装业
C . C.农产品加工
D . D.机械制造业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这样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月至8月,1美元同中国货币兑换的比价从17.8万元上升到1108.8万元。该现象() A.绝不可能在近代社会生活中发生。 B.表明美国对华资本输出取得成效。 C.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直接相关。 《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主张:“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由此可见,张謇认为() A.实现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 B.兴办商务是西方富民强国之根本所在。 C.中国应该农、工、商业同步发展。 D.兴办实业是实现富国御侮根本之道。 1895年7月19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图自强而弭祸患„„以恤商惠工为本源。”其结果是() A.实践了师夷长技的主张。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抵制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 D.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962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农村十六条”指出:“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它们的助手。”中央制定这一政策是为了() A.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 B.减轻农民负担。 C.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D.改革经济体制。 从1964年开始,我国大批原先位于东部大城市的工厂与人才进入西部山区,更有“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等口号,号召人们前往除新疆、西藏之外的中国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B.人口急剧膨胀。 C.国家实行城镇化战略。 D.国家调整工业布局。 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和船坞。以你的理解,这些最初的工厂大多从事()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