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戊戌变法)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材料表明() A.中国近代工业起步。 B.戊戌变法法令在山西得到广泛落实。 C.晋商进入强盛时期。 D.戊戌变法后山西工业发展较快。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这样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月至8月,1美元同中国货币兑换的比价从17.8万元上升到1108.8万元。该现象() A.绝不可能在近代社会生活中发生。 B.表明美国对华资本输出取得成效。 C.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直接相关。
《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主张:“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由此可见,张謇认为() A.实现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 B.兴办商务是西方富民强国之根本所在。 C.中国应该农、工、商业同步发展。 D.兴办实业是实现富国御侮根本之道。
“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1962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农村十六条”指出:“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它们的助手。”中央制定这一政策是为了() A.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 B.减轻农民负担。 C.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D.改革经济体制。
张之洞说:“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这表明张之洞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