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海南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之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语文课程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关系。
【答案】(1)我国的学校教育目标
我国的学校教育目标包括德、智、体和美四个力一面。具体包括:
①德的教育目标
a. 政治品质发展目标;
b. 思想品质发展目标;
c. 道德品质发展目标;
d. 个性心理品质发展目标。
②智的教育目标
a. 知识发展目标;
b. 能力发展目标;
c. 智力发展目标。
③体的教育目标
a. 体形体态发展目标;
b. 运动能力发展目标。
④美的教育目标
a. 审美知识发展目标;
b. 审美能力发展目标。
(2)语文课程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关系
在普通教育中,学校教育的教育目标渗透于各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并通过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来共同实现的。因此,语文课程目标可以在整个人才培养总目标中找到相应的地位和正确的内涵。当然,由于各门课程的具体分工不同,每门课程在制订它的目标时总会呈现出自己的个性特点。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历次制订(或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都规定了明确的教学目的,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曾经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些教学目的事实上均涵盖了德育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智力目标、美育目标等诸方面的内容。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教学目的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2. 简述我国语文教育现代性追求的历史进程。
【答案】(1)中国社会的现代性为语文教育的现代性奠定了基础
自19世纪中叶前后,由于晚清王朝封闭的大门被西方列强打开,中国被强行纳入世界资本主
义发展的格局之中,中国社会与文化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分化,在政治、伦理道德、文化教育各个领域都表现出疏离传统的价值取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近代社会发生了转型,出现了现代性。这为我国教育的现代性奠定了基础。
(2)科举制度的废除有利于教育现代性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废除从根本上使我国教育现代性摆脱了封建制度的束缚,获得了自身解放的力量。这一历史性变革不仅是语文教育现代性产生及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也是语文教育现代性的“非地域化”的重要标志。
(3)语文教育现代性的进一步发展
近代以来语言文学的变革,特别是晚清以来的白话文运动推动了语文现代性发展,诸如文字的通俗化、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和内容的平民化,将有利于语文教育的现代性的发展。
(4)新文学运动为语文教育现代性发展提供了大量鲜明而具有多样化反对封建主义,争取个性自由发展思想主题的文本,加快了现代性的步伐。
二、论述题
3. 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 试述新课程设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答案】(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含义
①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活动,是指在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听说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动参与,主动探究,重在突出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活动。
②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语文课程内部的整合,虽然也提倡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但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不同学科开展类似十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应是有所侧重。它需要放眼于课文,更需要放眼于课外; 它重视学习,更注重应用:它注重点滴积累,领会感悟,更注重习惯养成,潜移默化; 它强调读写,也重视听说; 它讲究方法,又似乎没有定法。
(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①从课程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a. 设置综合性学习突破了传统的、狭隘的语文课程观
综合性学习的设置突破了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孤立封闭的语文课程观,用联系的、综合的、开放的观点来理解语文课程,使语文课程呈现出广阔而多维的空间,把语文课程带进了历史文化、人类生活的大背景中,带到自然世界、科学世界、自我世界、社会实践中,带到与其他学科进行纵横联系的视野中。语文教育由此而拥有了宽阔的渠道、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形式。
b. 设置综合性学习有助于语文课程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
第一,密切了语文课程与多个领域的联系
综合性学习密切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联系,加强了校内外、课堂内外的教育整合,把语文课程延伸到了学生生活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使社会、家庭乃至大千世界、自然风光、传统文化都成为语文课程教育的资源或场所,使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受到语文教育,同时又让学校的语文教育在各种情境中发挥作用。
第二,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供了保障
综合性学习小仅追求“听”“说”“读”“写”等多种语文技能的整合,而且提倡多学科联系、跨领域学习。这就为语文学科渗透科学教育、加强人文教育以及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供了课程保障,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养成和提高开辟了空间和途径。
第三,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面对的大多是真实的问题与情境。学生在真实的问题与情境中可以使已有的知识得以活用并学到实际有用的知识。教师可以借此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c. 设置综合性学习可以弥补分科课程的缺陷,有利于语文学科教育目标的全面达成。
②从教学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
a. 开展综合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第一,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可以自主设计、选择课题,自愿组织学习小组开展学习活动。不仅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而且促进了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
第二,在综合性学习中所强调的不再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再现,而是对知识的唤醒和激活。知识在真实的问题和情境中发挥着它的应用价值,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所学得的知识都是切实有用的。
第三,在面向生活、面对问题的情境中,学生的潜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学习的过程成为自主发展和自我展现的过程,成为个性张扬和自由创造的过程。
b. 开展综合性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综合性学习彻底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片面追求知识的局面,把发展目标定位为知识与能力的统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合、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整合的整体性发展。
第二,综合性学习倡导并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同时也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的知、J 清、意、行诸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
c. 开展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
综合性学习特别关注隐性学力,为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全面发展和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结构合理的基础。
d. 开展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世,培养学生诗意体验生活的感悟能力
第一,综合性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让学生从知识世界(科学世界)回归生活世界,进而在生活世界与知识世界之间自由徜徉。
第二,综合性学习,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践中沟通心灵世界与多彩生命之间的联系,能发展他们对生活、对生命的诗意感悟能力。e. 开展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更新,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综合性学习既强调自主探究,也强调小组合作; 既尊重间接经验的学习,也强调直接经验的习得; 既注重对问题的分析和分解,也注重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考察探究、解决问题,进而养成综合思维品质和语文综合素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