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海南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之语文教育研究概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根据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你觉得新型语文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

【答案】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与业务素质要不断更新,具体要求如下:

(1)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成为语文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设计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动态的课程理念,确定教师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给予教师以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自主权。这相应地要求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它面向社区资源、学校资源,面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背景,要求教师不仅要能因材施教,而且还要学会因材设教。语文综合性学习对语文教师的课程创新和教学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2)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拓展对教学本质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必须树立以下几个核心理念:

①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反思性的、批判性的、探究性的活动;

②教学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构建生活的过程;

③教学是师生身心全面互动的交往活动。

(3)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学会多重关注

①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

教师要拓展视野,从关注学生某一方面智力高低转变为关注学生不同的智力类型和多元智力的发展。

②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对间接经验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获得情况。直接经验同样是学生获得知识和人格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授受式的学习中,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听和记。而在综合性学习中,学习方式是多样化的、个性化的。对此,教师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并积极地引导。

④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体验和感受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学习时的一种心境。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体验性学习,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时的心理情绪,为他们努力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和自信。

2. 试述语文课程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关系。

【答案】(1)我国的学校教育目标

我国的学校教育目标包括德、智、体和美四个力一面。具体包括:

①德的教育目标

a. 政治品质发展目标;

b. 思想品质发展目标;

c. 道德品质发展目标;

d. 个性心理品质发展目标。

②智的教育目标

a. 知识发展目标;

b. 能力发展目标;

c. 智力发展目标。

③体的教育目标

a. 体形体态发展目标;

b. 运动能力发展目标。

④美的教育目标

a. 审美知识发展目标;

b. 审美能力发展目标。

(2)语文课程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关系

在普通教育中,学校教育的教育目标渗透于各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并通过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来共同实现的。因此,语文课程目标可以在整个人才培养总目标中找到相应的地位和正确的内涵。当然,由于各门课程的具体分工不同,每门课程在制订它的目标时总会呈现出自己的个性特点。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历次制订(或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都规定了明确的教学目的,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曾经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些教学目的事实上均涵盖了德育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智力目标、美育目标等诸方面的内容。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教学目的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二、论述题

3. 试述我国传统语文课程评价的存在问题与不足,以及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评价改革的重要思想。

【答案】(1)我国传统语文课程评价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①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在评价中的作用,把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习结果,评价具体的课程方案优劣的唯一指标,把考试与评价等同起来

这种现象与多年来形成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是分不开的。学校的工作紧紧围绕在“升学”这个指挥棒的氛围下,就自然地会出现这种以考试代替评价的倾向。这种旧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也根深蒂固地存在着,人们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用这样一种方式来看待评价,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方法来进行评价。

②过多地强调定量化的评价手段,而忽视定性的研究

课程评价运用量化的方法固然重要,但并不是说只有量化的方法可以反映课程的实质。事实

恰恰相反,如果过分地强调量化方法,而排斥其他方法,甚至把定性的方法说成是简单化、不科学的方法,势必会造成评价者选择的方式越来越少,而所能得到评价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少,最终使评价走进死胡同。

③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学生只能充当被评价的对象,而无法参与评价过程

例如在以往的考试评价中,只有教师进行试题设计、阅卷评分和试卷分析,致使评价过程变成只有教师参与的单向评价活动。这样就使评价的结果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任何一种缺少全面的、客观的评价结果,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

(2)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评价改革的重要思想

①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评价建议”

a. 原则性的总建议

原则性的总建议主要表述了几个重要的评价思想和规定了若干评价原则。

b. 五项分建议

五项分建议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交代了评价的实施要点及注意事项等。

②现代课程评价方式与传统评价方式的区别

a. 课程评价目的

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改善课程设计,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对传统评价思想的革命,体现了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b. 课程评价取向

在课程评价的取向上摒弃片面的评价观念,尽可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课程的全貌。课程实施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研究领域,它包含了许多相关的因素,必须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认识和评价具体的课程实施。因此,课程标准坚持全面评价的取向,突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其中,整体性的含义包括两方面:

第一,从内容看,语文课程是一个整体,评价语文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包括写话、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而不能像以往那样只重视阅读与写作的评价;

第二,从评价领域看,它的范围不能仅限于知识与能力,即认知领域,还要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全面评价。评价既要对产生这一学习的结果进行描述和判断,又要对产生这一结果的多种因素和动态过程进行描述和判断; 既要看到学生学习的智力发展的一面,也要看到他们的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作用的一面。

c. 课程评价手段

第一,在课程评价手段上,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全面的课程评价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手段来配合,对课程的不同层次和不同侧面的评价,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手段。“评价建议”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注意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