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武汉大学金融工程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信用风险

【答案】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受信人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部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这种无力履行交收责任的原因往往是破产或其他严重的财务问题。信用风险可进一步分为本金风险和重置风险。信用风险的来源主要分为两大类:①借款人的履约能力出现了问题,衡量借款人的履约能力主要看其生产经营能力的大小、获利情况;②借款人的履约意愿出现了问题,这主要是由借款人的品格决定的,借款人品格是指借款人要有偿还债务的意愿和在负债期间能够主动承担各种义务的责任感。

2. swap

【答案】swap 中文译为“互换”,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交易形式。更为准确地说,互换交易是当事人之间约定在未来某一期间内相互交换他们认为具有等价经济价值的现金流(Cash Flow)的交易。较为常见的是货币互换交易和利率互换交易。货币互换交易,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交易;利率互换交易,是指同种货币资金的不同种类利率之间的交换交易。互换交易作为一种灵活、有效的避险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衍生工具,越来越受到国际金融界的重视。

3. 期望收益

【答案】期望收益是指把资产收益的不同取值乘以不同经济条件出现的概率的值求和所得到的数值。对于风险资产而言,其未来的收益是一个随机变量。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这个随机变量将取不同的值,而每一种经济条件的出现都有其概率。把资产收益的不同取值乘以不同经济条件出现的概率,就能够对该资产未来的收益做出估计,用公式表示就是:

其中,为该资产收益的第i 状态的取值;为资产收益取值r 的概率。

4. 金融学的工程化阶段

【答案】金融学的工程化阶段是指20世纪8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扩展早期理论、检验新的金融工具和新金融市场的运作、对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进行细致而必要的观察分析等方面。

20世纪80年代,一部分学者通过实证分析方法考察信息与股价变动的关系,具有代表性的有恩格尔提出的P 阶条件异方差自回归模型。此后,新一代金融经济学家开始突破传统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

达雷尔•达菲在不完全市场一般均衡理论方面的经济学研究推动了现代金融理论从分析性科学向工程化科学的过渡。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一些学者意识到金融正在由分析性科学向工程化科学转变。直到20世纪90年代,金融工程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以确立并获得迅猛发展,其确立的重要标志是1991年“国际金融工程师协会”的成立。

如今,金融工程已经成为金融/财务领域教学和研究的热点。

5. 套期保值(hedging )

【答案】套期保值指市场参与者为了规避某一个市场上的风险(包括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而在另一个市场上所采取的风险对冲措施。在实践中,套期保值的做法通常是:市场参与者为了规避现货市场上的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而在衍生工具市场(包括远期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以及互换市场等)上进行替代操作,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现货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化趋势,与该种商品在衍生工具市场上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的规律,同时根据数量均衡、交易方向相对的原则,在衍生工具市场上买入(或卖出)与现货市场数量相当,但交易方向相对的衍生工具(如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互换合约等),以利用衍生工具市场上的盈亏来冲销现货市场上的盈亏,从而达到稳定成本或利润的目的。

根据所利用的衍生工具市场的不同,套期保值可以分为:期货套期保值、远期套期保值、期权套期保值、互换套期保值。

根据具体操作方式的不同,套期保值又可以分为买入套期保值、卖出套期保值。

6. 弱式有效市场

【答案】弱式有效市场,指证券价格被假设完全反映包括它本身在内的过去历史的证券价格资料。其主要特点在于证券的现行价格充分反映了历史上一系列交易价格和交易量中所隐含的信息,证券价格的变动表现为随机游动过程。

7. 风险溢价(risk premium)

【答案】风险溢价是指高出无风险收益率的回报。在有效市场假设下,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与其所承担的风险是正相关的。由于承担了比较高的风险,市场必然给予较高的回报。无风险的资产存在一个基准收益率,市场接受的收益率高于无风险收益率的差就是市场要求相应风险水平所应有的风险溢价。

8. 营业净收益理论

【答案】营业净收益理论属于传统资本结构理论。营业净收益理论认为,企业在増加成本较低的债务资本的同时,企业的风险也增加了,这会导致股权资本成本的提高,一升一降,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没什么变动。因此,该理论认为企业并不存在最优的资本结构。

二、简答题

9. 试分析总收益互换和违约互换整个过程的现金流,说出它们的不同。

【答案】信用互换主要有两类:总收益互换和违约互换。

(1)在总收益互换中,投资者接受原先属于银行的贷款或证券(一般是债券)的全部风险和现金流(包括利息和手续费等),同时支付给银行一个确定的收益,一般是在LIBOR 基础上加减一定的息差。与一般互换不同的是,银行和投资者除了交换在互换期间的现金流之外,在贷款到期或者出现违约时,还要结算贷款或债券的价差,而计算公式事先在签约时确定。如果到期时,贷款或债券的市场价格出现升值,银行将向投资者支付价差;反之,如果出现减值,则由投资者向银行支付价差。

图1 总收益互换的现金流

(2)违约互换

银行在每一互换时期向作为交易对手的某一金融机构支付一笔固定的费用(类似于违约期权价格)。如果银行的贷款并未违约,那么互换合约的另一方无须向银行支付任何费用;如果该笔贷款发生违约的情况,那么互换合约的交易对手就要向其支付违约损失,支付的数额等于贷款的初始面值减去违约贷款在二级市场上的现值。此处,一项纯粹的信用互换就如同购入了一份信用保险,或者是一种多期的违约期权。

图2 违约互换的现金流

互换。

10.金融创新的原因有哪些? (3)开发违约互换的目的是为了剥离出总收益互换中的利率敏感性因素,这是“纯粹”的信用

【答案】金融创新是金融企业依据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在融资过程中的矛盾运动,为增强其竞争能力,而对管理、工具和服务进行不断的革新和创造的过程;相应地,它也是金融管理当局的管理制度、管理技术、管理活动的变革过程。金融创新既包括对金融企业的创新又包括金融管理机构的创新,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金融创新的原因主要有:

(1)国际金融业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激烈的竞争。二战后,金融业的国际化飞速发展。首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