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财经大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之金融工程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金融学的工程化阶段

【答案】金融学的工程化阶段是指20世纪8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扩展早期理论、检验新的金融工具和新金融市场的运作、对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进行细致而必要的观察分析等方面。

20世纪80年代,一部分学者通过实证分析方法考察信息与股价变动的关系,具有代表性的有恩格尔提出的P 阶条件异方差自回归模型。此后,新一代金融经济学家开始突破传统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

达雷尔•达菲在不完全市场一般均衡理论方面的经济学研究推动了现代金融理论从分析性科学向工程化科学的过渡。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一些学者意识到金融正在由分析性科学向工程化科学转变。直到20世纪90年代,金融工程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以确立并获得迅猛发展,其确立的重要标志是1991年“国际金融工程师协会”的成立。

如今,金融工程已经成为金融/财务领域教学和研究的热点。

2. 有效市场假设

【答案】有效市场假设又称有效市场理论,由20世纪6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财务教授尤金•法马提出。该假说认为,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应该立即对这些信息做出反映,即有利的信息会立即导致证券价格上升,而不利的信息则会使其价格立即下降。任何时刻的证券价格都已经充分地反映了当时所能得到的一切相关信息。其主要内容有三点:①证券价格迅速反映了未预期的信息;②随机游动假设;③投资者无法获得超额利润。

其成立的前提条件有:①在证券交易中,不存在交易成本、政府税收和交易的其它障碍;②市场信息的交流是高效率的,所有对投资者有用的信息对证券交易各方来说,都可以无需代价取得;③证券价格不受个别人和个别机构交易的影响,即市场参与者是价格的接受者;④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理性地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市场参与者。上述条件严格成立时,市场一定是有效的。

根据可获得的有关信息的分类不同,可将市场效率划分为弱势有效、半强势有效和强势有效三种类型。

3. 货币互换

【答案】货币互换亦称“货币掉期”、“货币调换”,是交易双方根据互补的需要,以商定的筹资本金和利率为基础,进行债务或投资的本金交换并结清利息。传统的货币互换形式主要是平行贷款、背对背贷款和信用互换等,它们一般不涉及本金的转移。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货币

互换则既进行利息的互换,也进行本金的互换。互换交易不仅可以降低互换双方的筹资成本,而且使有关企业、政府机构等得以利用外国资本市场,获得本来不易获得的某类币种的资金。另外,还有助于规避外汇风险。

4. 外汇期权

【答案】外汇期权是指按照约定的汇价,就将来某个日期或一定期限内对某种外汇资产或其期货合约进行买卖的选择权。买卖双方签订外汇期权交易合约后,买方向卖方缴付一定比例的期权费,在合约有效期内,买方根据市场汇率变动情况,有权选择履行合约或不履行合约。外汇期权交易合约的当事人包括:①签署人,即卖方,通常是银行;②持有人,即买方,通常是企业。

外汇期权分类:①按履约期限分为欧式期权和美式期权。欧式期权合约的买方只能在合约到期日当天,向合约对方宣布履行或不履行合约;美式期权合约的买方可以在合约有效期内任何一个营业日向合约对方宣布履行或不履行合约。后者期权费较高。

②按交易性质分为买方期权和卖方期权两种。买方期权又称“看涨期权”,是期权合约持有人在合约有效期内有权选择是否买进合约规定的币种和数量的外汇;卖方期权,又称“看跌期权”,是期权合约持有人在合约有效期内有权选择是否卖出合约规定的币种和数量的外汇。

5. 基本面分析

【答案】基本面分析又称基本分析。指证券投资分析人员根据经济学、金融学、财务管理学及投资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决定证券投资价值及价格的基本要素如宏观经济指标、经济政策走势、行业发展状况、产品市场状况、公司销售和财务状况等的分析,评估证券的投资价值,判断证券的合理价位,从而提出相应的投资建议的一种分析方法。

其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①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方面,经济学所揭示的各经济主体、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原理,为探索经济变量与证券价格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②财政金融学,财政金融学所揭示的财政政策指标、货币政策指标之间的关系原理,为探索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证券价格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③财务管理学,财务管理学所揭示的企业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原理为探索企业财务指标与证券价格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④投资学,投资学所揭示的投资价值、投资风险、投资回报率等的关系原理为探索这些因素对证券价格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基本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经济分析,经济分析主要探讨各经济指标和经济政策对证券价格的影响;②行业分析,行业分析通常包括产业分析与区域分析两个方面,是介于经济分析与公司分析之间的中间层次的分析;③公司分析,主要内容有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公司产品与市场分析、公司证券投资价值及投资风险分析。

6. 金融学的描述性阶段

【答案】金融学的描述性阶段是指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金融学当时是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大多是依赖于经验分析而不是理论上的、合乎规范的探讨,也没有在分析中引入系统

的数量分析方法。

在这一阶段,有两个重要理论的提出为后来的金融工程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①净现值法,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1896年提出了关于资产的当前价值等于其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之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后来的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②效用理论,它由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在1944年提出,描述了投资者的风险态度,是一种帮助人们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描述收益与风险的方法。

7. 资本结构理论

【答案】资本结构理论认为,企业的财务目标就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企业价值是由股权资本价值和债务资本价值构成的,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的比率称为企业的融资结构或资本结构。企业财务目标就是要确定二者之间的最佳比例结构,从而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形成了资本结构理论。在西方国家,先后出现过净收益理论、营业净收益理论和折中理论,这三种理论都属于传统资本结构理论。

①净收益理论

净收益理论认为,利用债务可以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负债程度越高,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就越低,企业价值就越大。

②营业净收益理论

营业净收益理论认为,企业在增加成本较低的债务资本的同时,企业的风险也増加了,这会导致股权资本成本的提高,一升一降,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没什么变动。因此,该理论认为企业并不存在最优的资本结构。

③折中理论

折中理论是净收益理论和营业净收益理论的折中。该理论认为,企业负债多、风险大的同时,尽管会导致股权成本的上升,但在一定程度内不会完全抵消利用成本较低的债务所带来的好处,因此会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下降、企业价值上升。但一旦超过其限度,股权资本成本的上升就无法再由债务的低成本所抵消,此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又会上升。由下降变为上升的转折点,便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最低点。此时,企业的资本结构达到最优。

8. 远期利率协议

【答案】远期利率协议指交易双方协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日期(即清算日),对一笔确定了期限的象征性本金按协定利率支付利息的合约。它是一种在场外交易市场成交的金融期货,始于80年代初,主要在伦敦和纽约的银行同业市场交易,大多数以美元成交。其特点是:能提供一种可以将未来的利息成本和收益锁定在己知目标上,且无须扩大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工具,并用以削减一个银行同业往来账面的总规模。与利率期货相比,远期利率协议具有:交易成本低,无需支付保证金;场外交易灵活性大、保密性强、管制性少等优点。远期利率协议的运用规则是:在未来时间持有大量负债的一方,当面临利率上升、负债成本增加的风险时,应买入远期利率协议;在未来时间持有大量资产的一方,当面临利率下降、收益减少的风险时,应卖出远期利率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