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广播电视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声画合一

【答案】声画合一是指声音和画面同时指向一个具体的新闻形象的结合形式。声画同步发生、发展,视听高度统一,使画面和声音具有最高的保真性。声画合一有两种形式:①画内声画合一。这一形式主要表现为画面物象及其声音的合一。②画外声画合一。这一形式适合于报道内容严肃、节奏缓慢的新闻。

2. 现场语言

【答案】现场语言是指新闻现场有实质内容的语言声音(音响)。这类声音包括新闻人物的讲话、发言,与新闻记者的对话,以及记者的现场叙述等内容。现场语言的成功运用,可以形成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感,从而提高观众对于新闻传播的参与性(当然是心理参与)。现场语言的运用,限制了画面的时空位置,不仅加强了地位感、真实感,而且可以防止因随意挪动画面而产生的失实现象。现场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度”的把握,控制好时间节奏。

3. 空白

【答案】空白,是一切平面造型作品中的特殊因素,‘自是指画面中处于背景位置、实体对象之间的单一色调的空隙。在电视新闻画面中,落在清晰范围之外,失去了原有实体形态的天空、大地、水面及一切景物,由于其色调的单一,都可视之为“空白”。空白是一条无形的纽带,使画面内各个实体因素之间沟通联系,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空白在画面中的运用,可以突出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有助于人物思想动态和意境的描绘,给物体带来动向、动势,使画面充满可感的情绪。

4. 隐性采访

【答案】隐性采访是指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的身份,以体验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又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记者在采访中,不向采访目标公开自己的身份,也不公开表明采访的目的。这种采访现在愈来愈常见于批评报道中。

5. 电视新闻系列报道

【答案】电视新闻的系列报道,是指对某一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所进行的多次性报道。系列报道由多个独立的报道单元组成,单元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它们各自是一条完整、独立的新闻(单一的或综合的),集合在一个大主题下,使观众通过多个独立报道的内容,

对一个时期的某一问题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二、简答题

6. 新闻采访中运用创新思维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新闻采访中运用创新思维,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正确处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是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是思想认识上的升华。新闻采访中的创新思维,是建立在我们党一贯的新闻采访工作传统的基础上的。因此,不能背离这种优良的传统,而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把新时期的采访工作做得更好。例如,我们党的新闻工作所一贯倡导的深入调查、实事求是、全面辨证地看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都是今天所仍然需要坚持的。我们所要创新的,是突破那些不适应新时期社会情况的陈规陋习,是突破那些阻碍改革开放的旧观:念、旧思想,是以当前新闻工作的特点创造出新的采访技巧和方法。所以,创新与继承二者是不矛盾的,也是不可分割的。

(2)正确处理创新与原的关系

新闻采访,是一项政策性、实践性很强,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人民实际利益的严肃的工作。因此,新闻采访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比如,新闻报道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新闻必须客观、真实、实事求是,新闻要尽可能用事实说话,做到迅速及时等。新闻采访中运用创新思维,也不能背离这些基本原,而是要更加生动、有力地体现这些原。创新可以标新立异,但不能异想天开。新闻采访中的创新思维,正是在维护新闻报道基本原的前提下,不断开拓新天地、新思想,采写出有新的时代特色的好新闻来。

(3)正确处理创新与真实的关系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和新闻采访工作的生命。无论新闻采访中怎样创新,绝不能以损害或削弱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为代价。如果那样,创新也就完全失掉意义。新闻采访中,可以想像,可以思索,可以设计多种采访方案和报道计划,但决不能虚构。瞎编乱造,不是新闻,新闻采访的一切思维活动必须在维护新闻报道真实的前提下进行。只有这样,记者才能取信于民,传媒才有生命力,新闻采访也才能永葆青春,成为推动新闻事业前进的真正动力。

7. 怎样加强新闻采访和写作的辩证统一,不断提高新闻作品质量?

【答案】加强新闻采访和新闻新闻写作的辩证统一,不断提高新闻作品质量,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思想认识

记者在思想上应当牢固树立起采写并重的观点,既看重采访,又看重写作,两者不可偏废。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相互关联作用,其目的是要加强新闻采访,提高新闻写作质量。在实际的新闻工作中,不少记者存在重写作轻采访的倾向,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记者的思想中对“妙笔生花”看得过重,另一方面是对记者成绩评定的标准往往只注重发稿量,忽视采访的投入和功夫。

因此,记者必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采访和写作并重的观点,在实际工作中既评选好新闻作品,也要评选成功的采访实践和优秀记者,形成一种采访和写作并重的社会氛围。

(2)加强组织措施

①要大力加强记者队伍建设,记者必须深入第一线采访,不能有空头记者、挂名记者。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灵活机动、深入实际的记者队伍,强调和确保记者深入到第一线,深入到群众中去。绝不能做等新闻上门的空头记者、挂名记者。

②要建立和落实新闻记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制度。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认真纠正一些记者安于泡会议、坐办公室的不良风气。要建立一些相关的制度,并认真落实。只有深入基层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才能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发现实际问题,并真正做好采访报道的工作。

③要注意培养名记者,允许并提倡记者有不同的写作风格,避免新闻报道的趋同化,不要千稿一面。要建立一支灵活的队伍,专门采写热点题材,随时随地报道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④要建立新的新闻采访体制,加强新闻改革,推广和运用聘用制,加快人事制度改革,使更多优秀的、年轻的记者迅速成才。

(3)做好后勤保障

①要继续提高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在第一线采访的记者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大力表彰优秀记者,并在待遇上给予落实。比如定期评选优秀记者,在社会上形成尊重记者、支持记者工作的良好风气。

②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鼓励深入细致、认真负责的采访,批评闭门造车、主题先行、观点强加于人的小良采访作风。

③要改革内部管理体制,为好的采访提供条件,为好的新闻作品开绿灯,加强时效性,提高新闻生命力。为记者配备必要的通讯工具、交通工具,简化审稿制度,为采访、写作提供更好的条件,确保新闻时效性。

④要营造出一种有利于记者在坚持四项基本原的前提下,大胆采访、顺利采访的社会环境。这需要整个社会加入对新闻舆论监督的支持,不断健全和完善有关法规、制度,使新闻采访与写作工作能更有力地推动国家两个文明的建设,在人们生活中发挥更人的作用。

8. 为什么说新闻采访需要创新思维?

【答案】记者在新闻采访中掌握和运用创新思维,对于提高采访质量、确保采访成功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1)创新思维可以使记者眼光更加敏锐,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意想不到的很有指导意义的新闻。

有些事情,用一般的眼光、用常人的思维模式去观察和思考,发现不新闻,并且以为很平常; 但是敏感的记者运用创新思维下就抓住大新闻、好新闻。

(2)创新思维可以使记者牢牢把握“新”字,突出“新”意,不追风逐流、不人云亦云,更多地采写出一些独家新闻。

新闻贵在新。现在,新闻采访中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就是搞“一窝蜂”采访。其他媒体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