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林业大学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碳氮比。

【答案】碳氮比是指在微生物培养基中所含的碳源中碳原子的摩尔数与氮源中氮原子的摩尔数之比。

2. 防腐剂。

【答案】防腐剂是防止劣变发生的化学物质。

3. 固氮酶。

【答案】固氮酶是一种能够将分子氮还原成氨的酶,它是一种复合蛋白,由组分Ⅰ固二氮酶和组分Ⅱ固二氮酶还原酶两种相互分离的蛋白构成。固二氮酶是是一种含铁和钼的蛋白,铁和钼组成一个称为

白。

4.

【答案】

生物的DNA 碱基因组成特征。

5. 立克次氏体。

【答案】立克次体是指一类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在许多方面类似细菌,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

的辅因子,它是还原的活性中心;固二氮酶还原酶则是一种只含铁的蛋值。 值简称为GC 比,是表示DNA 分子中鸟嘌呤(G )和胞嘧啶(C )表示各类所占的摩尔百分比值。在分类学上,用G+C占全部碱基的物质的量百分数

二、简答题

6. 简述益生菌的概念、作用对及其机理。

【答案】(1)概念:益生菌一般是指通过改善肠道内等微生物区系的平衡而对动物起有利作用的微生物活菌制剂。

(2)益生菌的作用及其机理:

①竞争性的排除有害微生物;

②帮助机体分解营养物质;

③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7. 近年来导致对抗生素不敏感的抗性菌株増多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因:

(1)细胞质膜透性改变使药物不能进入细胞;

(2)药物进入细胞后又被细胞膜中的移位酶等泵出胞外;

(3)细菌产生了能修饰抗生素的酶使之失去活性;

(4)药物作用靶发生改变从而对药物不再具有敏感性;

(5)菌株改变代谢途径以绕过受药物抑制的过程或增加粑代谢物的产物。

8. 举例说明在微生物诱变育种工作中,采用高效筛选方案和方法的重要性。

【答案】以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为例,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纯菌落后,确定适宜的诱变条件,根据以下方案进行筛选: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第四轮……(都同第二轮)

以上筛选步骤可连续进行多轮,直至获得满意的结果为止。采用此方案不仅可以提高筛选效率,还可以使某些眼前产量虽然不高,但有发展后劲的潜在优良菌株不至遭淘汰。

9. 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培养基pH 变化的规律如何?如何合理调整?

【答案】(1)规律:在一般微生物的培养中往往以变酸占优势,因此,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基的pH 会逐渐下降。pH 的变化还与培养基的组分尤其是碳氮比有很大的关系,碳氮比高的培养基,例如培养各种真菌的培养基,经培养后其pH 值常会显著下降。相反,碳氮比低的培养基,例如培养一般细菌的培养基,经培养后,其pH 值常会明显上升。

(2)调整:调解pH 的方法分为“治标”和“治本”两大类,如下表:

10.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世纪”可以发挥些什么独特作用?为什么?

【答案】(1)独特作用:微生物在生命科学世纪中可以发挥持久而重要的作用,微生物可以作为材料继续探讨生命现象如生物进化、性别分化、重要致病菌、宇宙仿生学、极端环境微生物和生命起源等问题。

(2)原因:

①微生物具有高度的物种、代谢、遗传和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②微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微生物资源的丰富性,决定了对它的研宄、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性和长期性。

11.什么是学名?举例说明什么是双名法?

【答案】(1)学名的定义:

学名指一个菌种的科学名称,它是按照《国际细菌命名法规》命名的、国际学术界公认并通用的正式名字。

双学名的定义:

双名法指一个物种的学名由一个属名和后面一个种名加词两部分构成。属名的词首须大写,种名加词的首字母须小写名人(包括由人名或地名等专用名词衍生的)。出现在分类文献中的学名,在上述两部分之后还应加写3项内容,即首次定名人(正字体,用括号括住)、先定名人(正体字)和现定名的定名年份。如在一般书刊中出现学名时,则不必写上后3项内容。双名法的简明涵义如下:

例如:大肠埃希氏菌

三、论述题

12.什么叫锁状联合?其生理意义如何?并图示其过程。

【答案】(1)锁状联合是担子菌亚门中多数担子菌的双核菌丝;

(2)生理意义:在进行细胞分裂时,于菌丝的分隔处形成的一个侧生的喙状结构,只出现在双核菌丝上。

(3)形成过程:首先,在细胞的两核之间生出一个喙状突起,双核中的一个核移入喙状突起,另一个核仍留在细胞下部;两异质核同时分裂,成为四个子核;分裂完成后,原位于喙基部的一子核与原位于细胞中的一子核移至细胞上部配对,另外两子核,一个进入喙突中,一个留在细胞下部,此时细胞中部和喙基部均生出横隔,将原细胞分成三部分,上部是双核细胞,下部和喙突部暂为两单核细胞;此后,喙突尖端继续下延与细胞下部接触并融通,同时喙突中的核进入下部细胞内,使细胞下部也成为双核,经如上变化后,四个子核分成两对,一个双核细胞分裂为两个。此过程结束后,在两细胞分隔处残留一个喙状结构,即为锁状联合(如下图)。这一过程保证了双核菌丝在进行细胞分裂时,每节(每个细胞)都能含有两个异质(遗传型不同)的核,为进行有性生殖、通过核配形成担子打下了基础。锁状联合是双核菌丝的鉴定标准,凡是产生锁状联合的菌丝均可断定为双核,锁状联合也是担子菌亚门的明显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