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新世纪伊始,我 国开展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 涉及到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功能、课程评价、学习方式、课程管理等方面, 是一次全方位的、系统性的教育变革。 课程改革包括课程计划、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三个环节。其中课程实施是将 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将理想的课程变为现实的课程的过程。但由于课程计划在实 施过程中受制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理想课程与现实课程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 差距,如何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些因素,化解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阻力,有助于课程 改革的顺利实施。 目前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推广和逐步深入,对课程实施的研究和探讨也 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大家都希望通过本次课程改革能使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基 础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克服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种种弊端,推动素质 教育的深入开展。但从大量文献资料来看,对课程改革中涉及课程计划和课程评 价的研究比较多,对课程实施尤其是实施过程中的阻力因素的探究却相对较少。 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与参加实验的 教师座谈以及自己的亲身体验,深刻认识到课程实施在整个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 用。学校是国家教育实践的主体,在课程改革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应试的 压力、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思想观念的滞后、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课程改革保 障设施的缺乏等的因素影响着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此外,学生的学习方式、学 历本位的用人制度和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教育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 新课程实施的效果。 如何克服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阻力,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笔者认为,首先要 解决的是教育评价问题。因为评价对整个课程改革起着导向和监控的作用,社会 对学校的评价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影响着教师的成长和 提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能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因而评价问题的解决将会大 大减轻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的各种压力。 另外,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都必须加强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更新思想观念, 调整知识结构,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还应该在此基础上 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归宿。 本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概况 第二部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阻力因素分析 第三部分:有效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若干建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