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在发展教育时都 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社会和个人对教育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有限的教 育资源之间的矛盾。特别是我国,人才和资金都非常短缺,教育经费更加紧张, 而人才的培养又必须依赖教育。有限的资金与巨大的经费需求缺口之间的矛盾十 分突出,如何配置教育资源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教育产品的性质及其效用外溢性 的差别。通常人们把教育细分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三类。基础教育 的效用外溢性程度最大,最接近纯公共产品;高等教育的效用外溢性程度次之, 特别是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学科,属于准公共产品;职业教育的效用外溢性程度最 低,最接近私人产品。其次,对教育资源的公平与效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配 置教育资源时要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在教育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必须合理确定 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所占的比重。再次,对我国的教育资源的配置现状进行了分 析并与国际上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了我国配置教育资源的基本框架。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根据教育产品的效用外溢性来配置教育资源的方 法,但同时必须考虑公平与效率两个准则。按照这个方法,基础教育的效用外溢 性程度最大,应主要由政府来配置教育资源;高等教育的效用外溢程度次之,应 采取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相结合的办法;职业教育的效用外溢性程度最小,应主 要由私人部门来配置教育资源。 按照上述观点,本文得出了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框架。基础教育的资源 配置主要由政府来进行,当前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并重点向落后地区倾斜,同时 允许少量私人部门进入,以满足人们对不同层次教育的需求。高等教育要根据学 科的不同来配置教育资源,基础学科的效用外溢性较大,政府应重点给予支持, 应用学科的效用外溢性较小,应积极引进私人部门的参与。职业教育的效用外溢 性最小,应主要依靠私人部门来配置教育资源,政府可以提供优惠的政策给予扶 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