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试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适应与创新

关键词: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策略,适应与创新

  摘要

  2001年6月中央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拉开了课程改革实施的帷幕。这次课程改革 的总体目标是要建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它必然是课程与教学理念、 课程功能、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大变革。对于我们每位教师来讲,新课程正一步步 向我们走来,我们将成为新课程实施的主体,我们也将在这场变革的洗礼中不断 提高自己的素质,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新课程也期盼着教师不断适应与创新。 然而,我国现在的基础教育存在着许多不能适应新课程的现象。如,课程与 教学彼此分隔,对立;教师与学生是“管”与“被管”、传授与接受的关系,师生 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课堂教学过于程序化、封闭化和机械化,限制了师生的 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方法陈旧、信息闭塞;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缺乏有机联系; 学生的学习方式仍是单一的接受性的学习方式。这种情况,严重地阻碍着新课程 的实施。所以,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变革学习方式对于新 课程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着眼于新课程的理念,在分析国内外有关课程和教学的理论研究成果, 特别是教学策略的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体验和认识, 讨论和分析了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课程教学策略的基本取向以及教师 在新课程实施中如何适应与创新等三个方面的问题,以期为广大教师能尽快适应 新课程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论文由三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讨论了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首先说明了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的意义是为了培养具有创造性和进取精神的新型人才,为了适应素质教育,适 应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其次讨论了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主要包括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树立以学生为 本的教育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信 息素养,调整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角色,变革教学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转变学 习方式等。 第二部分:分析了新课程教学策略的基本取向。主要包括:第一,课程与教 学相互作用、有机整合;第二,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第三, 建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第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紧密结 合:第五,转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部分:重点论述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适应与创新。笔者的看法是: 为了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推动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应尽快适应新课程,并不断 创新。具体来讲,教师的努力方向主要包括:第一,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第二, 与学生积极对话、共同发展;第三,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第四,加强信息技术 与学科教学的紧密结合;第五,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本文的重点是第三部分,这部分详细论述了教师应该如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策略。我认为这些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既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又能为广大教 师提供具体的策略支持和帮助。我相信它能使我们更快地、更有效地适应新课程, 并能推动新课程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