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964公共行政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专业责任
【答案】行政专业责任是指狄义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因其执掌国家公共行政权力、运用公共行政管理方式履行国家公共行政职能而产生的特殊专业责任。行政专业责任是狭义行政责任的一种。专业责任的产生与三种公共行政现象密切相关:
①现代官僚科层组织的形成。与官僚科层组织相联系,产生了职业化的现代官僚集团及其管理形式,即国家公务员及国家公务员制度。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因此成为一种特殊的行业。
②科学管理原理的产生。受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公共行政管理中出现了专业行政和专业行政人员,
③“法律有限、人事无穷”的发展要求政府官员在法律、法规上享有、在管理实践中运用行政裁量权,尤其自由裁量权。
2. 混合扫描决策模型
【答案】混合扫描决策模型又称综视决策模型,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阿米泰·埃特奥尼首先提出来的。这种理论认为,为决策过程应该是理性决策过程与渐进决策过程的结合。或者说,在决策过程中既要运用理性决策方法,也要运用渐进决策方法。理性决策方法与渐进决策方法虽然都有不足之处,但也都有其合理之处。有些决策可能同时兼用以上两种模型,这就是所谓的混合扫描。
埃特奥尼把理性主义和渐进主义分别比作两种不同的摄像机,前者是一种对全部空间做穷尽一切的细微观察的摄像机,这种摄像机的运用代价高昂; 后者是一种只对熟悉地区进行大致观察的摄像机,其运用的代价较低但准确度不够。混合扫描决策模型则要求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摄像机,既要对空间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又要对某些部位进行细微观察。两种摄像机的混合扫描,既考查全面,又考察重点,有利于综合考虑以便做出科学的决策。
3. 行政人
【答案】行政人,又称为“行政人”假设,是指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基于“有限理性”而提出的一种人性假设理论,“行政人”理论假设的前提是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状态,其追求的是满意化而不是最优化的决策。基于这一前提“行政人”理论认为,在行政体系当中,组织的价值观会取代个人的价值观,一般情况下的“经济人”也会被“行政人”所取代,“行政人”把组织目标作为个人决定的价值前提,把组织目标作为个人决定的价值前提。“行政人”的显著特点是:组织的影响不仅使他去做某此具体的事情,还使他养成了为实现组织目标与他人合作的习惯。相对于经纪人,行政人是比较现实的,追求决策的合理性,但又会在某种
程度的合理性达成妥协。
4. 周期性赤字
【答案】周期性赤字是指由于经济周期性波动造成的赤字。具体表现为:当经济陷入衰退时,收入减少了,因此人们支付的个人所得税也相应地减少了,在实行超额累进所得税的国家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公司的利润减少了,因此公司所得税也减少了。同时,在经济陷入衰退时,政府支出倾向于增加,失业保障支出和政府救济都增加。即使决定税收和政府支出的法律没有任何变动,财政赤字也会增加。周期性赤字的总量是全部财政赤字减去结构赤字之后的余额。其主要体现的是经济对财政的决定作用,一般作为内生变量看待,随经济的波动而变动。一般来说周期性赤字是任何国家都可以接受的。
5. 追求卓越
【答案】追求卓越是指现代政府追求出色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现代行政精神。这种精神直接表现政府的工作动机、工作意愿、工作状态。追求卓越涉及两种相互联系的价值取向,即效率与效果。在实践中表现为政府对草越品质的公共政策能力、综合实施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能力、有效地向公众全面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自律和自我更新的能力等的追求和提升。
6. 新公共服务
【答案】新公共服务是指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论。这一理论是由以罗伯特·登哈特和珍妮特·登哈特夫妇为代表的一批公共行政学者在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特别是企业家政府理论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产生的。新公共服务基本的理念是,全体公民才是国家、政府乃至全部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政府的基本职能既不是、也不应是“掌舵”或“划桨”,而是回应公民诉求,为公民提供服务。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要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①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 ②公共利益是目的而不是产品。
7. 组织良心
【答案】组织良心是指行政组织的职业责任意识。组织良心的内涵是把组织视为一个需要对自身的行为和决策结果负责任的有道德的“人”。只有这样行政组织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道德组织。组织良心是行政组织伦理的内在保证机制,其作用在于调控行政组织对行政行为动机的选择; 监督和控制行政行为取向的变化; 并在行政行为选择已经完成的时候,督促行政组织对行为后果进行反思和评价。
8. 公共行政监督
【答案】公共行政监督是指对行政的监督,即行政法制监督。公共行政监督包括:
①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②行政系统内部特设的行政机关进行的监督,如监察部门、审计机关和会计系统实施的监督等;
③司法机关实施的监督和政党、各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及社会舆论的监督。
公共行政监督的特征有:
①监督对象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和行政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
②监督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国家特设的行政机关、政党、社团组织和人民群众等;
③监督性质是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种法制监督;
④监督的目的在于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合理行政,改善和强化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推进廉政建设。
二、简述题
9. 简述效率与公平平衡论。
【答案】效率与公平平衡论是指提倡将效率和公平同时作为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
(1)公平与效率同等重要。效率与公平平衡论主张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关系,平等和效率都是很重要的,社会要存在下去,必须在_者之间进行折中。折中的途径既不是效率优先,也不是平等优先,而是_者兼顾,即以最小的不平等换取最大的效率,或者以最小的效率损失换取最大的公平。
(2)建立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制度。效率与公平平衡论主张同时建立以利润为目标的私有经济和以社会福利为目标的公共经济,进而在“混合经济”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兼顾公平与效率、结果均等与机会均等的制度,借以在保持以“自利”为导向的效率的同时,通过政府对社会收入再分配的有效的宏观调节,维护基本的社会公平。
效率与公平平衡论是当代世界多数国家政府宏观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效率与公平平衡论是当代世界多数国家政府宏观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
10.考任、选任、委任的适用条件和局限。
【答案】考任、选任、委任都是公务员录用的方式,都是按照法律、法规和其他规定,采用的选拔和任用国家公务员的制度和方式。三种方式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和局限,具体如下:
(1)考任
①概念。考任是指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取公务员的一种制度和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必须经过考试,故又称为考试录用制。实行考任制,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标志。
②原则。由于考任具有明确统一的衡量标准,实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因而能扩宽选才视野,体现社会公平,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政府广开才路和选贤举能,因而成为许多国家政府录用工作人员的基本途径。程序上一般由招考、考试和录用三个过程组成。
③适用条件。实行考任制,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标志。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公务员特别是初级、中级公务员的录用,一般都采用考任形式。目前我国公务员通过考试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