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903地质学基础B[专业学位]之地球科学导论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说明古猿(动物)与猿人(早期人类)的根本区别和识别标志?

【答案】(1)古猿(动物)与猿人(早期人类)的根本区别

古猿与猿人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仍停留在动物本能的劳动形式,只会使用天然工具; 而后者己经有意识地能够自己制造工具。

按照制造工具的工艺水平和相应的身体结构特征(如骨骼粗壮程度、脑容量大小、直立行走

,史前人类可以区分为猿人(含早期猿人,又称能人和晚期猿人,又称直立人),古人(早姿态等)

,共3类4个阶段。猿人阶段创造了旧石器早期文化,古人阶段发展期智人)和新人(晚期智人)

为旧石器中期文化,新人阶段则从晚期旧石器转入新石器时期文化。

(2)古猿与猿人的识别标志

有意识的自己制造工具是是识别古猿与猿人的根本标志。

2. 环境条件是如何影响滑坡失稳的?

【答案】环境条件影响滑坡失稳的过程

(1)滑坡的概念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土物质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作整体性下滑的运动,是山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按其自然类别或其与工程的关系,滑坡可以分为自然边坡、岸坡边坡、矿山边坡和路堑边坡四种。

(2)滑坡的基本结构要素

滑坡的基本结构要素包括滑坡裂缝、滑坡后壁、滑坡台阶、滑舌、滑坡边界、滑坡体、滑床、滑动面、剪出临空面、滑前地形面、剪出口等,其中在滑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者,是坡面上存在着易于滑动的物质即滑坡体,其下部出现易于滑动的不连续面即滑动面以及前沿发育有允许其向前滑动的有效临空面。

(3)滑坡的发育条件

滑坡发育的主要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地质构造与新构造运动条件,地层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等。

①不稳定,高差大且陡,倾斜岩层的斜坡地带。

②新构造运动活跃的活动断裂地区,以及岩土体破碎与风化强烈,软硬岩层分层明显,地下水变动幅度较大的地区。

③地表水的冲刷,渗透,浸泡和润滑作用,地震与火山爆发,人工开挖坡脚和在坡面上兴建各种建筑物等,都能促使滑坡失稳滑动。

3. 试简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和划分方案。

【答案】(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

地球内部情况主要是通过地震波的记录间接地获得的。地震时,地球内部物质受到强烈冲击而产生波动,称为地震波。它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由于地球内部物质不均一,地震波在不同弹性、不同密度的介质中,其传播速度和通过的状况也就不一样。例如,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中都可以传播,速度也较快; 横波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速度比较慢。地震波在地球深处传播时,如果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这突然发生变化所在的面,称为不连续面。根据不连续面的存在,人们间接地知道地球内部具有圈层结构。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方案

①地球外圈

a. 大气圈

b. 水圈

c. 生物圈

d. 岩石圈

②地球内圈

a. 地慢圈

b. 外核液体圈

c. 固体内核圈

4. 简述地球内部重力的分布特征。

【答案】地球内部重力的分布特征如下:

(1)理论重力值

进行重力研究时,将地球视作一个圆滑的均匀球体,以其大地水准面为基准,计算得出的重力值称作理论重力值。

(2)重力异常

对均匀球体而言,地表的理论重力值应该只与地理纬度有关。但实际上,不仅地球的地面起伏甚大,内部的物质密度分布也极不均匀,在结构上还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些都使得实测的重力值与理论值之间有明显的偏离,在地学上称之为重力异常。

(3)重力异常值

对某地的实测重力值,通过高程及地形校正后,再减去理论重力值,差值称作重力异常值。如为正值,称正异常; 如为负值,则称为负异常。前者反映该区地下的物质密度偏大,后者则说明该区地下物质密度偏小。

5. 简述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的特点。

【答案】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的特点主要包括:

(1)中国现行土壤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

(2)中国现行土壤分类以发生学理论为指导。

(3)中国现行土壤分类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

(4)中国现行土壤分类允分注意我国的特色注意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

6. 举例说明持续能力的原理。

【答案】可更新资源自然潜力的利用必须考虑时间上的公平分配,即应留给后代同等的资源利用机会。把这种考虑结合进可更新资源潜力的估算中,就要采用持续能力或持续产量的概念。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即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利用能力。

可用渔业资源的例子来说明该概念。从理论上讲,通过控制捕捞活动,可以使鱼产量长期维持,这个能长期维持的产量就是持续能力。如下图,在持续产量曲线的任一点上,鱼的年产量可维持一定水平,使得与可在未来年份生产同样产量的鱼资源储存水平保持协调。当人类捕捞活动初始时,捕捞使鱼的数量减少,剩下的鱼群能得到更丰富的食料和生存环境,持续产量水平是上升的,鱼群数及其生物生产率都有一定的增长。这种情形在其他可再生资源中也很常见,如有限地割韭菜、伐薪柴,可促使再生量上升。但是,一旦捕鱼活动超过了X 点,持续产量将开始下降; 当达到临界点时,鱼群就耗竭到不能维持再生产的地步。

7. 解释储存性资源可得性度量的六种概念及其间的关系。

【答案】(1)储存性资源可得性的度量的六种概念

①资源基础

估算某些特殊的非燃料矿物资源基础的方法是,用这些矿物的元素丰度或者说克拉克值(即化学元素在单位地壳中的平均含量,g/t)乘以地壳的总重量。

②探明储量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己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