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就曾经有过农业合作的实验,对农业合作经济有了一定的认识。中国旧式小农占多数的落后农业国家的国情决定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走合作经济的道路来实现农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马克思主义合作制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将农业合作社看作是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形式。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我们采取了由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农业合作化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国家工业化的发展。但是,主要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的“左”倾思想的指导,后来的人民公社逐渐违背了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致使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以及我党对农业合作经济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合作社的发展也逐渐转入符合国际规则的轨道,即越来越依照市场经济规律来发展合作社。我们首先打破了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高度集中局面,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适应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建立和发展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改革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进行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大胆尝试。同时,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针对农业合作经济的局限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完善和改进。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农业合作经济思想的发展,生动体现了价值取向的人民性、理论认识的突破性以及思想内容的继承性与探索性的特点,体现了我党的先进性。在我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目标的今天,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经济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现阶段我国农业合作经济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我们今后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的重要任务。
正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业合作经济思想的主要依据。这部分由三个层次构成。首先,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农业合作经济思想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的合作经济理论,列宁将其付诸实施,并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关于农业合作经济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其次,改革开放前我党领导下的农业合作经济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历史依据。再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的新情况成为促使这一时期我党农业合作经济思想变化发展的现实依据。
第二部分:系统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关于农业合作经济发展的主要思想。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我国农村改革的新鲜经验,加深了对农业合作经济内涵的认识;提出了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思想;适应商品经济的需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根本任务在于为农业发展提供服务;将股份制引入合作经济。
第三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的意义和特点。发展农业合作经济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的农业合作经济思想生动体现了价值取向的人民性、理论认识的突破性、思想内容的继承性与探索性等特点。这些特点贯穿于我党探索农业合作经济道路的全过程以及我党农业合作经济思想发展的始终,真正体现了我党的先进性。
第四部分:对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的现实思考。这部分指出现阶段我国农业合作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