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一切政治现象,也决定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国共两党之间的各种关系。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历时最长、党员人数最多的两大阶级政党。国共两党关系也是近现代中国政治现象中最具有代表性、最主要的政治关系。然而,国共两党的这种关系却是在国民党“一党训政”政治体制下发生和发展的,虽然国共两党有着各自的阶级基础、社会基础,与中国的所有阶级、阶层、党派、社会团体都有着不同程度联系,但由于国民党掌握国家政权,实行一党独裁的专制统治,中国共产党始终处于在野党的地位,客观上存在着身份上的不合法和地位的不平等。自1927年后,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国共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就民主政治与专制独裁,在两党之间展开对政治资源的重新整合与再分配,直到“一党训政”体制终结。国共两党错综复杂、纷至缤繁的关系在国民党“一党训政”的体制下演绎得淋漓尽致。“以史为鉴”,鉴往知来,本文在对此进行探讨的过程中,以望国共两党关系在这一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演变,能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历史启示。
本文除导论和结束语部分外,主要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阐述了国民党“一党训政”政治体制的建立。20世纪初,孙中山把其毕生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于中华民族革命的伟大事业当中,其政党政治的思想对中国近现代政党及政治制度的选择和实践具有重大的影响。但在国民党“一党训政”政治体制确立的过程中,南京国民政府把孙中山的政党政治思想进行嫁接和歪曲,并最终构建成自己特有的政治体制,进而完成近代中国政党制度的设计和选择。
第二部分,“一党训政”下的国共关系及特点。国共两党在“一党训政”政治体制下,就民主政治与独裁专政在中国政局上进行角逐。表面上看,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出由对峙走向重新合作到分裂再次形成这一历史特点。事实上,在民族矛盾压倒一切的前提下,拥有各自的军队、政权和地盘,有着各自的政治经验与斗争策略及不同国际政治势力支持的国共两党,在角逐的过程中实现着历史主题的切换,进而影响着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三部分,“一党训政”体制的终结,国共两党的最终分野。抗战末期,国共两党的关系逐步演变为国家发展道路之争,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背景下,国民党“一党训政”体制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并形成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国共关系历史演变的经验教训,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和祖国完全统一的实现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