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台湾著名作家黄春明,秉承了中国“五四”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凭借对社会的热切关注、对乡土的真挚认同和对社会发展趋向的敏锐感知,坚持为普通老百姓写作,写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这种以底层民众为描写对象,以底层经验为表述对象的文学创作正是典型的底层写作。本文从底层写作这一理论出发,从黄春明的底层写作里包含的两种类型——乡村底层和都市底层来分析和解读他的小说创作,考察黄春明在乡村底层写作中流露出来的挽歌情怀和对都市底层的“写真”。黄春明的底层写作以他独特的情感态度、题材选择、表现内容提供了政治家及社会改革者所不能提供的东西,是有价值的文学表达,深化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文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阐述黄春明与底层写作传统之间的关系。首先追溯了底层这个概念的来源和含义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意义变迁,指出底层在当代中国主要指相对于社会上层的中下层人群,他们的基本特征是被压抑。接着回顾中国文学史上自《诗经》至当代的底层写作现象,叙述它们的表现内容和随时代发展出现的新特征。最后考察黄春明与底层两者间的联系,对黄春明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作出评价。
第二部分,从黄春明的乡土小说入手,分析黄春明在乡村底层写作中流露出来的挽歌情怀。第一节通过对黄春明的文学创作观的分析,说明他具有浓厚的小人物情结和底层意识。第二节分析黄春明笔下的乡土底层世界的生命情态,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丰满的人性和丰富的心灵世界,对人生尊严的追求和人格的自证,永不放弃的韧性生命力。第三节展示黄春明乡土小说中透露出来的对失落的乡村文明的挽歌情怀。
第三部分,从黄春明的都市小说入手,分析黄春明对都市底层的“写真”。第一节剖析黄春明对现代性话语笼罩下的底层的真实处境的清醒认识。第二节概括黄春明的都市小说对都市底层的“写真”,他主要通过塑造打工者和知识者两类底层人物形象来完成。第三节对黄春明最具底层写作特色的作品——《看海的日子》作具体的文本分析,从底层民众的命运悲剧根源、反抗和自救精神、主体意识来展开论述,说明黄春明的底层写作是对现实主义创作的深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