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评论界一致认为小说《占有》是英国当代女作家拜厄特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该小说获得了当年英国文学的最高奖——布克奖。拜厄特娴熟而又独特的创作手法和技巧成为该小说的一大亮色。本文运用法国文艺理论家热奈特的互文性理论对《占有》进行文本的解读,扩大读者对小说多重主题的理解,同时为体会拜厄特的创作技巧提供了理论支持。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首先简要介绍拜厄特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以及小说《占有》的故事情节,其次阐述国内外评论界对于该小说的相关评论。第二章是对互文性理论的简要的梳理,其中包括互文性理论的渊源发展以及作用。法国文艺理论家热奈特结构主义互文性理论的方法主要体现在引语、抄袭、 影射、典故、标题、插图、戏仿以及原型等形式。从互文性角度重新细读文本,考查文本与存在于此文本中的其他文学文本之间的指涉关系,通过这些互文本来发掘文本的深层内涵,多重主题。第三部分是论文的重点部分,本文着重探讨《占有》中的典故,戏仿,原型等手法的应用,从不同的互文角度深化理解文本的多重主题。通过一张白色的床的典故,指出了20世纪人类对于简单和次序的渴望;火与灰暗示了文本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美鲁西娜和水晶棺的戏仿,表明了作者的女性意识,颠覆了传统父权制下的女性形象,并对之进行了重新建构。对成长小说的戏仿,说明了小说形式可能的多样性。对当代学术界的戏仿,讽刺了当代学者精神上的衰败和学术上的腐败,缺乏爱的能力以及仍不可避免的女性学者的边缘化;通过以爱米莉•狄金森和罗伯特•勃朗宁为原型塑造的两名维多利亚时期的诗人,不仅为小说提供了相应的文化背景,也让过去发出了声音,使过去活生生地出现在读者眼前;通过以失乐园和复乐园为原型,小说勾勒出衰败的维多利亚时期和当代人的爱情故事,预示着当代社会人类价值和信仰的重新回归。第四章为结论,通过从互文性的角度解读《占有》,读者可以挖掘出更多的互文本,从而扩大了读者对小说人物的解读和对多重主题的理解,加深了小说内含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