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开大学商学院907人力资源管理综合之《组织行为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说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
【答案】职工存在着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应地,激励方式也应该是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因为物质需要是人类最基础的需要,但层次也最低,物质激励的作用是表面的,激励深度有限。因此,随着生产力水平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应该把重心转移到以满足较高层次需要即社交、自尊、自我实现需要的精神激励上去。
因此,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精神激励为主。
2. 压力形成过程的个体认知评价过程是什么样的?
【答案】(1)个体对潜在压力源的认知会影响到他们对压力源的反应。美国心理学家拉泽诺斯对个体如何去认知潜在的压力源做了较深入的分析,他用“认知评价”的概念来描述这个评价过程。
(2)他认为,认知评价发生于压力生成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阶段:初级评价和次级评价。 ①在初级评价阶段,人们会问自己:“这个情境有压力吗钾
②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次级评价过程就要回答:“我怎么处理这个压力情境呢? ’’
③基于初级评价和次级评价的反馈,人们还可能进行再评价。
3. 能力差异对管理有什么启示?
【答案】研究个体的能力结构和能力差异,有助于管理者发现人才,量才用人,合理分工,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理想境界,提高组织活动的绩效。为此,组织管理活动中要注意处理好下列问题:
(1)制定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规划,合理招聘人才,量才录用。
优秀的管理者并不是谋求把能力最优者聚集在自己的周围,而是根据企业业务发展需要确定所需要的能力标准,谋求最适合组织能力标准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既不浪费人才,又能提高下作绩效。
(2)制定准确的人才评估和选拔标准,实现能力与工作相匹配。
高工作绩效对能力的要求,取决于工作本身对能力的要求。管理者一般必须具备决策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技术业务能力。但处在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上述三种能力要各有侧重。
①担任高层职务的管理者应侧重于决策、计划、指挥、协调等组织管理能力;
②担任基层职务的管理者应侧重于业务、技术、事务性能力; 同时他们又都应该兼顾协调人际关系
的能力。
人的能力与工作、职务的匹配,可以实现工作绩效和员工满意度的同步提高。
(3)团队和领导班子的能力互补。
人与人之间的能力是有类型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是客观的,而且是普遍的。用人艺术的关键是发挥人的能力优势,使不同类型的人优势互补。
(4)有效地加强员工能力培训是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员工培训己成为组织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人的两种能力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对各类组织工作都有直接和间接的促进作用。而员工能力结构义各不相同。因此,必须依据人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地组织培训,以有效提高员工的能力。
①通过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来提高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一般能力;
②通过不断的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提高人们的业务能力、技术能力、事务性工作能力等特殊能力。
以此来保证组织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基础工作不断加强,使人力资源成为组织持续发展的源泉。
(5)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估和人才选拔制度。
人的能力结构是复杂多样的,尽管心理学对能力测量进行了许多研究,但能力测量仍然会有很大的误差。因此,既要注意通过各种专业测试和定向培训精挑细选,又要注意通过有效的业绩评估使人才脱颖而出。
任何组织活动,无论是具体的作业工作,还是管理活动,都是通过人来实现的。靠人去工作,主要是靠人的能力去工作。管理者应充分考虑员工的能力差异,力求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4. 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在我国现有状况下,奖金是激励因素,还是保健因素?
【答案】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首先提出的。
(1)双因素理论的内容
赫兹伯格认为,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与使职下感到不满意的因素是大不相同的。使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往往是由外界环境引起的,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通常是由工作本身产生的。
①保健因素。造成职工非常不满意的原因有:公司政策、行为管理和监督方式、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地位、安全和生活条件。这些因素改善了,只能消除职工的不满、怠工与对抗,但不能使职工变得非常满意,也不能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促使生产增长。
②激励因素。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原因有: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认可、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负有较大的责任、在职业上能得到发展等。这类因素的改善,能够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生产率。如果处理不好,也能引起职工不满,但影响不是很大,赫兹伯格把这类因素称为激励因素。
③满意的对立面应当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
(2)在我国现有状况下,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资金是激励因素,而经济发达地区,奖金是保健因素。
5. 如何看待各种人性化的假设?
【答案】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认识的深化,人性理论在内容上不断丰富,在理论上日臻完善,在方法上逐渐严密。特别是在近代,人性学说构成了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埃德加·沙因,总结前人的观点,将人的特性理论归纳为四种假设。
(1)“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是古典经济学家和古典管理学家关于人性的假设,是西方经济学和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出发点。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将该假设称为X 理论。“经济人”的假设起源于享乐卞义,认为人的行为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儿个方面,
①大多数人都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
②大多数人都没能雄心壮志,宁愿接受别人领导,也不愿负任何责任。
③大多数人的个人日标与组织日标都是矛盾的,为了达到组织日标必须靠外力的强制。
④大多数人都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受别人影响。
⑤大多数人为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将选择那些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
⑥人群大致分两类,多数人符合上述假设; 少数人能克制自己,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根据“经济人”假设,管理人员的职责和管理力一式应当是: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仟务方面; 应用职权发号施令,使对方服从; 强调严密的组织,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如工作定额、技术规程; 在激励约束制度上,主要用金钱报酬调动人的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2)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是梅奥等人依据霍桑试验的结果提出来的。这一假设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交往需要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是人与人之间形成认同感的主要因素。
②工业革命以来,专业化分工和机械化使劳动失去了内在的乐趣而趋于单调,因此必须从工作的社会意义上寻找安慰。
③非正式组织通过人际关系所形成的影响力,比正式组织的管理措施和奖励对人具有更大的影响。 ④组织领导者应当满足职工归属、交往和友谊的需要,工作效率会随着职工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而提高。
根据这一假设,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首先,管理人员小能只考虑如何完成工作任务,应当关心人、体贴人,爱护、尊重员下,致力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提高组织十气。其次,对员工的奖励应当尽量采取集体奖励,而不能单纯采取个人奖励。最后,管理人员要山单纯的监督者变为上下级之间的中介,鼓励交流、沟通,经常倾听员工意见并向上级发出呼吁。
(3)自我实现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假设是行为科学和人力资源学派的一些代表人物提出来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一级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阿吉雷斯的“成熟一一小成熟“理论中所谓成熟的个性,麦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