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安外国语大学会计学841管理学之《组织行为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如何正确运用群体压力?
【答案】(1)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的压力。有时这种压力非常大,会迫使群体的成员违背自己的意愿产生完全相反的行为。社会心理学中把它叫做“顺从”或“从众”。群体施加压力的方式有四种:理智讨论、怀柔政策、铁腕政策和开除政策。正确运用群体压力,可以更好地发挥团体优势。
(2)群体压力影响社会从众行为,是一把双刃剑。正确运用群体压力,关键是管理好从众行为,趋利避害。
①把握引导和造成从众行为的技巧,不仅可以通过给予员工适当的压力,形成‘个积极向上、健康活泼、开拓进取的舆论氛围,而且可以树立典型的榜样人物,形成合力,同心协力为目标奋斗。 ②避免和消除消极从众,企业在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要创造一种宽松的气氛,淡化群体规范的作用; 员工要提高个人的认知能力,增强自信心; 领导者要在舆论一边倒的情况下,敢于挺身而出。
(3)不能否认群体压力和顺从现象的存在,而且应当重视这一现象。一般来说,应避免采取群体压力的方式压制群体成员的独创精神,但也不能认为群体压力只有消极的作用,对于群体成员的不良行为给予适当的压力是必要的。
2. 什么是“小集团思想”自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美国心理学家贾尼斯详细地研究了集体讨论过程中可能产生失误这个问题。他分析了各种政治和军事决策,发现了“小集团思想”的现象。
(1)“小集团思想”的定义
“小集团思想,’,又称“群体思维”,是指“参与一个统一群体中的人们的一种思想作风,在这个群体中,认为追求思想一致比现实地评价各种可能行动方案更为重要”。这一群体的成员认为,保持群体的统一、创造和谐的气氛有特殊意义。由于把这样的目的摆在首位,往往不能理智地分析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使决策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2)群体思维的特点
①顺从性思维
在这种群体中顺从作风占主导地位。如果某一群体成员不接受领袖人物或多数人的意见,会受到孤立、嘲笑或排斥。在这种条件下即使群体成员对采取的决策有怀疑也不敢公开发表意见。因此,“小集团思想”会造成一批俯首帖耳的顺从者。
②有倾向性地选择信息
在具有“小集团思想”的群体中,其成员往往会封锁怀疑群体决策正确性的信息,尤其是对群体领导人封锁这种信息。这样,会严重影响群体决策的质量。
③盲目乐观情绪
在这种群体中往往过高估计成功的概率,过低估计失败的概率,认为本群体的决策一定会成功,其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④相信群体无所不能
这种群体的成员往往认为,一切都决定于他们的行动,过高估计自己拥有的物质手段、自己的组织和专长,而对外部条件、敌方力量估计过低。
⑤首创精神的假象
这种群体认为自己在解决经济或政治问题生具有首创精神,人们或社会组织的命运取决于它的决策。而实际上,这种信念只小过是一种假象。
总之,“小集团思想”一方面会提高群体的凝聚力和群体成员的自我满意感; 另一方面却会降低决策的质量,使群体决策的效果比个人决策的效果更差。
二、简答题
3. 组织中如何鼓励创新?
【答案】创新是指应用于组织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等的开发与改进的某种新的思想。创新型组织鼓励创新的措施具体如下:
(1)总是积极主张组织成员的培训和发展。他们为雇员提供很高的工作保障,所以雇员们不必担心因为犯错误而被解雇。
(2)积极鼓励个人成为变革的提倡者。当一个新的想法产生的时候,变革提倡者会主动热心地去传播这一想法,提供必要的支持,克服各种阻力。从而保证创新的实现。
变革提倡者通常具有一些共同的个性特征,如极为自信、坚忍小拔、精力充沛、敢于冒险,他们还经常表现出一些领导者所具有的特质,另外,变革提倡者通常应当在下作中拥有相当的决策权,以便在组织中引入和推行创新。
4. 解释需要及其分类。
【答案】需要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客观的刺激包括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
最经典的需要分类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是指人们维持生命最基本的需要,是各种需要的基础。每个人都有衣食住行的要求,而且要首先考虑。一旦生理需要得到相对满足,人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高一层次的需要上去。
(2)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是指人们希望保护自己身体和情感免受外界因素的伤害、威胁,希望己得到利益不再丧失,以及尽量保持对今后不确定性的控制。这些需要通过强身健体、医疗保险、安全设备、失业保险、退休福利等措施得到满足。
(3)社交需要
社交需要又称友爱和归属需要,包括与人交往、友谊、爱情、归属及接纳等方面。
(4)尊重需要
尊重需要是指希望人们承认自己的重要性,对自己的成绩、人品、才能给予较高的评价,希望自己享有一定的声望,发挥一定的影响力。
(5)求知需要求知需要是指人有知道、了解和探索事物的需要。
(6)求美需要
求美需要是指人都有追求匀称、整齐和美丽的需要,并且通过丑向美的转化而得到满足。
(7)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要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并获得成就的需要。这种需要往往要通过对挑战性工作的胜仟感和在创造性活动中得到的成就感来满足。
三、思考题
5. 美国心理学家布竺卡特(Blanchard 曾讲过一个例子:美国建立第一个农业大工厂时,雇用的一批保安人员的最低标准为高中生。而且还要具备三年警察或工)一警卫的经验。按这个标准雇用的保安人员,因文化水准较高,故感到整天只检查进门的证件太单调、乏味,表示无法容忍,因此对工作不负责仃,离职率很高。后来上厂改为雇用只受过四五年初等教育的人来担任这项上作。他们热爱本职土作,责任心强,缺勤率、离职率很低,保卫工作做得出色。试解释此例子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1)该例子说明的道理是:一个人所具有的能力低于实际工作所要求的水平,这个人会表现出“无法胜任”,但一个人所具有的能力水平高于实际工作的能力要求时,不仅浪费人才,而且本人不满足现状,工作效果也不佳。
(2)对管理的启示是:在进行职工的选择、工种的安排时,尽可能考虑每个人的兴趣、特长,做到人尽其才。企业中,样样精通、十全十美的全才不多,但擅长于某一方面的人才,适合于某项工作的人员则不少。管理者应当善于发现人们的长处,做到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管理用人时不要大材小用,也不要小材大用。
6. 运用文化差异评估的理论对中国、日本、美国文化进行分析,说明文化对管理风格的影响。
【答案】(1)中国、日本、美国文化的分析
①中国企业文化的特征:
a. 传统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价值观体系;
b. 群体主义的理念:奉献、敬业、团结、和谐等;
c. 市场竞争时代的竞争理念:狼、鹰、狮文化;
d. 社会责任感逐步增强。
②日本企业文化的特征:
a. “和”观念引导下的企业文化价值体系:爱人、仁慈、和谐、互助、团结、合作、忍让等; b. 集团主义竞争意识;
c. 以灵性主义为特征的企业管理体制,以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为主要表现。
③美国企业文化的特征:a. 个人主义; b. 崇尚冒险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 c. 实用主义; d. 理性主义; e. 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