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西北政法大学806公共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之《组织行为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群体动力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群体动力论的创始人是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卢因。他借用物理学中“磁场”的概念,提出了“场”理论,以说明群体中成员之间各种力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说明群体中个人的行为。

(1)研究个体行为

人的行为动向取决十内部力场与情景力场(即情景因素)的相互作用,即一个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中各种有关力量相互作用的函数,公式如下:

B=f(P , E )

式中:B 是个人行为的方向和强度; P 是个人的内部动力、内部特征; E 是个体所处的群体环境。也就是说,群体中个人行为的方向和强度取决于个人现存需要的紧张程度和情景力场的相互作用关系。

(2)研究群体行为

群体动力论研究群体的行为,即研究群体中支配行为的各种力量对个体的作用与影响。1933年卢因将“场’,理论用于研究群体行为,提出了“群体动力’,的概念。“群体动力”,是指群体活动的动向,而研究“群体动力”就是要研究影响群体活动动向和效率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变化和协调过程。群体行为同个人行为一样,取决于内部力场与情景力场的相互作用,公式如下:B=f(P , E )

式中:B 是群体行为的方向和强度,P 是群体的内部特征,E 是群体所处的环境。

卢因认为,人们结成的群体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一直处于不断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的过程,即“准停滞平衡”。因此。群体的行为不等于群体中各个成员个人行为简单的算术和,它包含着集体智慧,因而可能会产生出新的行为形态。群体与个体的关系是:总体不是部分的总和,因为各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总体可能大于或小于部分总和。

2. 怎样平衡集权与分权的程度?

【答案】集权与分权相平衡原则要求根据组织的实际需要来决定集权与分权的程度。集权组织就是一个企业的决定权大部分集中在上层,分权组织是将企业的决定权,根据职务上的需要分至各阶层。集权和分权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集权,也没有绝对的分权,只有程度的不同。同一个企

业在不同的时期权力的集散程度也是变化着的。平衡集权与分权的程度需要明确影响集权或分权的因素,具体如下:

(1)工作的重要性

凡涉及庞大的费用支出或影响职工士气的问题都属于重要事项,有关的决定权应集中在上层,不便分权。相反,决定比较不重要的事项可实行分权。

(2)方针的统一性

组织的方针政策有必要统一时,应实行集权。凡是组织的方针政策不需要统一时,可实行分权。统一还是不统一要具体分析。

(3)经营规模

规模越大,经营管理越复杂、越困难,越应将单位划小,实行分权管理。

(4)组织的工作性质

凡属于流动性大、变化大的,宜采用分权管理。变化较小、较有规则性的,宜采用集权管理。

(5)组织历史

若现有企业由原来若干独立小单位合并而成,宜实行分权管理。相反,由小企业成长而成的大组织,宜实行集权管理。

(6)管理者的数量和质量

当管理者足够时,可实行分权管理; 如管理人员不足时,则可实行集权管理。管理者水平高时,可实行分权管理; 反之,则可实行集权管理。

(7)被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

被管理者素质高、能力强,宜采用分权管理:被管理者素质低、能力弱,宜采用集权管理。

(8)企业外部的环境

外界环境变化人,宜采用分权管理。外界环境变化小,宜采用集权管理。

总之,企业的权力结构受国家政策和社会的影响很大。权力的集散程度须视组织的特性、所处的环境和管理人员的数量和水平而定。但是不管是权力相对集中,还是权力相对分散,其考虑的出发点都是如何保证决策的迅速性、正确性,以及如何有利于决策的实施。如果一个组织很容易获得信息,迅速正确地做出决策,并能很快地传送到各个部门,则可采用较为集权的形式:反之,则可采用分权的形式。

3. 什么是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关系如何?

【答案】(1)定义

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这些群体不受正式组织的行政部门和管理层次等的限制,也没有明确规定的正式结构。一般而言,非正式组织可以存在于任何一个群体之中。

(2)关系

①联系:由于个体的需求是无止境的,正式组织很难满足所有需求,非正式组织常常伴随着正式组织产生,所以说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是相促而生、相伴而存的。

②区别:

a. 正式组织具有法定性,以组织为纽带,更具有确定性和明确性; 而非正式组织则以感情为纽带,更具有社会属性。

b. 本质上来讲,非正式组织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社会交往需要,通常是在友谊和共同爱好的基础上产生,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c. 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在组织目标、组织结构以及职位、职责和职权对应程度上都是不同的。

4. 领导连续统一体的含义及意见是什么?

【答案】坦南鲍母与施密特指出,民主与专制仅是两个极端的情况,这两者中间还存在着许多种领导行为,从而他们提出了领导连续统一体理论。领导的连续统一体如图所示:

图 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

(1)含义

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左端是专制的领导行为,右端是民主的领导行为,所以形成这两个极端。 ①基于领导者对权力的来源和人性的看法不同,专制型的领导者认为权力来自于职位,人生来懒惰而没有潜力,因而一切决策均由领导者亲自做出; 而民主型的领导者则认为,权力来自于群体的授予和承认,人受到激励能自觉、自治、发挥创造力,因此决策可以公开讨论,集体决策。

②专制型领导比较重视工作,并运用权力,支配影响下级,下属的自由度较小。而民主型领导重视群体关系,给予下属以较大的自由度。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从左至右,领导者运用职权逐渐减少,下属的自由度逐渐加大,从以工作为重逐渐变为以关系为重。

(2)意见

依据领导者把权力授予下属的程度不同、决策的方式不同,形成了一系列领导方式。因此可供选择的领导方式不是仅有民主与专制两种而是多种。

5. 组织文化建设的步骤有哪些?

【答案】组织文化建设,是指组织领导者有意识地倡导优良文化,克服不良文化的过程。组织文化建设一般有三个步骤,即文化盘点、文化设计、文化实施。

(1)文化盘点(文化诊断)

①文化盘点的目的。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把组织目前现实存在的文化—搞清—组织的上层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