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902石油地质综合[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酸性岩

【答案】酸性岩是火成岩的一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大于65%; 铁、镁、钙含量较低。暗色矿物含量较少。颜色多为灰白。主要由石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和白云母及少量黑云母、角闪石组成。

2. 流域

【答案】流域是指流域,指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分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两类。如果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相重合,称为闭合流域:如果不重合,则称为非闭合流域。平时所称的流域,一般都指地面集水区。

3. 沉积旋迥

【答案】沉积旋迥是指地层的岩性粗细在剖面纵向上出现连续的、有规律的更迭、如由砾岩-砂岩=页岩-灰岩组成的沉积旋迥,或出现相反的情况。沉积旋迥的形成是由于沉积环境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更迭的结果。而这种沉积环境的更迭主要与地壳周期性下降。上升运动交替进行

有关,这种运动波及范围很大。所以,沉积旋迥现象可以作为一定区域内底层划分、对比的证据。

4. 河流袭夺

【答案】河流袭夺是指相邻流域的河流向源侵蚀速度不同,速度较快的,源头向分水岭伸展的速度也快,最终首先切穿分水岭,导致分水岭另一侧河流的上游注入此河,成为此河支流的作用。

5. 层流

【答案】层流是指层流是流体的一种流动状态,它作层状的流动。流体在管内低速流动时呈现为层流,其质点沿着与管轴平行的方向作平滑直线运动。流体的流速在管中心处最大,其近壁处最小。管内流体的平均流速与最大流速之比等于0.5。

6. 重力异常

【答案】重力异常是由于地球质量分布不规则造成的重力场中各点的重力矢量g 和正常重力矢量γ的数量之差。它是研究地球形状、地球内部结构和重力勘探,以及修正空间飞行器的轨道的重要数据。

7. 地层

【答案】地质是指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层,是具有一定层位(时代与顺序)的一层或一组岩层。不同时期形成的地层具有不同的性质。在一个地区内,如果未经强烈的构造变动,就不会发生地层倒转,地层总是上老下新的。

8. 变质矿物

【答案】变质矿物是指是在变质作用由于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使其所受物理化学条件改变而在生成的矿物。新矿物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如石榴子石,滑石,绿泥石,蛇纹石等

9. 海啸

【答案】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海啸主要分为4种类型,即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大气压引起的海啸。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二、简答题

10.现代构造运动和新构造运动有哪些表现?

【答案】(1)现代构造运动

人类历史时期所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地壳运动。它对人类经济活动有较大的影响。除用地貌研究法等以外,通过人类文化遗迹的研究,以及对历史上地震等记载的研究,往往能得出几千年、几百年构造运动的认识。此外,还可以用各种方法和仪器进行观测,得出现代构造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后来,更多学者把它看作“现代地壳运动”的同义词,指几百年、几十年和日前正在发生的地壳运动

(2)新构造运动

是指喜马拉雅运动(特别是上新世到更新世喜马拉雅运动的第三幕)中的垂直升降。一般来说,新构造运动隆起区现在是山地或高原,沉降区是盆地或平原。地质学中一般把新近纪和第四纪(前23Ma-现代)时期内发生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新构造研究的内容也较广泛,除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及保存在第四系里的构造变动外,还涉及火山,地震,和为构造作用控制(或与构造作用关联的)外力地质作用,像地表侵蚀、河流袭夺、温泉和地下水活动等

11.如何确定沉积接触关系与侵入接触关系?

【答案】(1)沉积接触关系

沉积接触关系的特点是在接触面下,岩体顶部常有不整合的侵蚀面和古风化壳等风化侵蚀现象; 与围岩接触处一般没有冷凝边; 岩体内的原生构造或岩脉往往被接触面切割; 其上覆围岩无热液蚀变现象; 其底部常含有下伏岩体的岩屑、砾石或矿物碎屑; 当围岩为沉积时,则层理与接触面

往往平行,且接触面大都较平整。沉积接触关系说明侵入岩体形成时代早于上覆地层。

(2)侵入接触关系

侵入接触关系的主要标志

①岩体边部有边缘和冷凝带

②岩体内有围岩的捕虏体

③在围岩中有自岩体延伸的岩枝

④环绕岩体的围岩有接触变质现象,并呈带状分布,其变质程度离岩体越远越弱,反映出岩体的侵入时代晚于围岩。

12.简述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和主要沉积特征。

【答案】(1)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河流人海时流速急剧降低,河流所携的碎屑物质沉积在近岸的河口处,形成水下冲积锥。水下冲积锥逐渐向大海方向增长,加大其宽度和高度。河流到达稳定水体时在水体中或紧靠水体处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沉积物和沉积地形称为三角洲。

(2)主要沉积特征

①河床支流的冲积层,在平原区为砂和黏土,在山区为较粗的物质;

②湖相沉积物,主要是富含有机物的亚黏土质沉积物,这些封闭的水域可能是脱离了河床的支流,或是位于河床间岛屿低洼地上的水域;

③沼泽沉积物,在湖泊闭合之处产生的泥炭层;

④海相沉积物,形成于涨水的涌浪时期。

13.有什么证据说明大陆曾经是结合在一起形成联合古陆? 以后又是如何分离的?

【答案】大陆漂移学说。主要证据有:

(1)两岸构造

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例如北美纽芬兰一带的褶皱山系与西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褶皱山系相对应,都属于早古生代造山带; 非洲南端和南美阿根廷南部晚古生代构造方向、岩石层序和所含化石相一致。

(2)相邻大陆

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如巴西和南非石炭-二叠系的地层中均含一种生活在淡水或微咸水中的爬行类-中龙化石,而迄今为止世界上其他地区都未曾发现。又如主要生长于寒冷气候条件下的舌羊齿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等诸大陆的石炭-二叠系中。

(3)科学发展

为大陆漂移提供更直接的证据:精确的大地测量的数据证实大陆仍在缓慢地持续水平运动; 古地磁的资料表明许多大陆块所处的位置并不代表它初始位置,而是经过了或长或短的运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