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902石油地质综合[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波状层理

【答案】层系界面为波状起伏的曲面,相邻界面可以相交也可以不相交,总的延伸方向与层面平行。纹层也与层系界面斜交,但有时不太清晰

2. 裂隙

【答案】裂隙是指裂隙是断裂构造的一种,通常把岩体中产生的无明显位移的裂缝叫做裂隙。可将裂隙分为原生裂隙、构造裂隙和次生裂隙。按力学性质,分为张性裂隙和扭(剪)性裂隙两

,张开裂隙(缝宽3~5mm, 微张裂隙(缝宽1~3mm},种。按张开程度,宽张裂隙(缝宽>5mm)

闭合裂隙(缝宽

3. 元素丰度

【答案】元素丰度是指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重量百分比,也称克拉克值。绝大多数恒星的元素丰度基本相同:氢最丰富,按质量计约占71%;氦次之,约占27%; 其余元素约合占2%。这称为正常丰度。有少数恒星的元素丰度与正常丰度不同,一般说来,这与恒星的年龄有关。

4. 双变质带

【答案】双变质带是指由大体同一时代的一个高P/T变质带和一个较低P/T比变质带组成。他们互相平行沿大陆边缘延伸,其间通常有一个巨大的断裂带将二者分开,高P/T变质带位于大洋一侧,代表了古海沟带; 较低P/T比变质带为低P/T型或中P/T型或一者的混合,代表了一个古岛弧带。

5. 气孔状构造

【答案】气孔状构造是火山岩的一种构造。当熔岩喷出时,由于压力降低,气体从熔岩中逸出而形成各种人小和数量不同的圆形或椭圆形气孔,个别呈管状,以浮岩和火山渣的气孔构造最为发育。在玄武岩中经常见到。某些次火山岩、超浅成侵入岩中也具气孔构造。

6. 震源

【答案】震源是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振动的地方。它是有一定大小的区域,又称震源区或震源体,是地震能量积聚和释放的地方。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震的震源称人工震源,如人工爆破(炸药爆破,核弹试验)等。天然地震震源和人工爆破震源的性质有很大区别。

7. 层面构造

【答案】层面构造是岩石(沉积岩)的一类构造。在沉积岩层面上保留有自然作用产生的一些痕迹,统称层面构造。它常常标志着岩层的特性,并反映岩石的形成环境。

8. 左旋断层

【答案】左旋断层是指走向滑动断层即规模巨大的平移断层,其两盘顺断层面走向相对移动,如果当我们站在这种断裂的一侧,看另一侧的运动是从右向左,这种断层叫左旋走滑断层。

9. 分水岭

【答案】分水岭是指分水岭是指分隔相邻两个流域的山岭或高地,河水从这里流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在自然界中,分水岭较多的是山岭、高原,但也可以是微缓起伏的平原或湖泊,甚至有的河流成为两个流域的分水岭,分水线是分水岭的脊线。它是相邻流域的界线,一般为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

二、简答题

10.俯冲带和扩散带有哪些主要地质特征?

【答案】(1)俯冲带

发生俯冲作用的板块边缘部位,包括洋一陆俯冲或洋一洋俯冲的B 型俯冲带和陆一陆俯冲的A 型俯冲带两种类型。B 型俯冲带出现巨大的贝尼奥夫带,并以发育沟、弧及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为显著特征。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俯冲板片向下弯曲形成的海沟; 因板块俯冲而刮削下来的弧前增生楔; 上驮板块前缘的富集地幔楔; 板片俯冲到一定深度因部分熔融而形成的火山弧,以及与火山弧伴生的成对双变质带等。

(2)扩散带

两个背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边界,大洋中脊或洋隆是典型实例。地幔对流使两个板块作垂直于洋中脊的相背运动,导致海底扩张作用; 而上涌的地幔物质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部位侵位,冷却后构成新的大洋岩石圈,即形成新的洋壳大洋中脊轴部,当两板块向背运动时,板块边界受到拉张而分离,岩石圈深部和软流圈的熔融物质上涌,并逐渐冷凝形成新的大洋岩石圈。这种情况下的相邻板块的边界称为离散边界。

11.生物地层单位与岩石地层单位有什么异同?

【答案】(1)生物地层单位

是以所含化石或生物特征的一致性作为依据划分的地层单位。分一个生物地层单位的依据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根据化石的所有种类,或只根据某一特殊种类化石; 有的根据作为某一地层间隔特征的所有化石分类单位组合,或仅根据所选定的化石分类单位; 有的根据某一特殊的化石自然共生组合; 生物地层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不同,两者的界线有时一致,有时前者穿越后者的界线。生物地层单位与岩石地层单位也不同,有时两者的界线一致,有时则互相穿越。

(2)岩石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是根据可观察到并呈现总体一致的岩性(或岩性组合)、变质程度或结构特征,以及与相邻地层间关系所定义和识别的一个三维空间的岩石体。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可以由一种或多种沉积岩、喷出岩或其变质岩组成。单位的鉴别要求是整体岩石特征的一致性。岩石地层单位包括“群”、“组”、“段”和“层”四级。岩石地层单位必须以实际岩石组分的特征为基础,在定义中不考虑时间、成因、气候、环境或事件等因素。但是,岩石地层单位本身是推论这些因素的物质基础。

12.浅海的化学沉积作用有哪些特点?

【答案】海水中含有丰富的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在适应的环境下,可形成各种化学沉积物及沉积矿产。现代浅海化学沉积主要发育于低纬度陆源碎屑物少的海域,发生沉积的原因是海水的盐度、温度、压力、PH 值、EH 值等因素发生变化。

(1)碳酸盐沉积

在浅海沉积中以碳酸盐类所占比例最大,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碳酸镁,沉积主要原因是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沉淀的碳酸钙多为细粒碎屑状,在海水动荡的浅海环境中,碳酸钙以一定的质点为核心呈同心圆状生长。

(2)铝、铁、锰沉积

在湿热气候区大陆岩石风化彻底,使Al , Fe, Mn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以胶体状态随河流迁入大海。因海水动荡,沉积物易形成鲡状颗粒或豆状、’肾状颗粒集合体。

(3)硅质沉积

海水中二氧化硅来自大陆及海底火山喷发,在水温较低、偏碱性的环境中,以胶体凝聚的方式沉淀,硅质沉积物常与碳酸盐沉积物共生。

(4)磷质沉积

磷主要以磷酸根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表层海水磷含量低,南移沉积,深层海水由于含磷生物遗体分解,富含磷质。胶磷矿与碎屑沉积物共生,经过成岩作用可形成磷块岩。

13.火山的喷发方式及其产物是什么?

【答案】(1)火山的喷发方式

因岩浆性质、地下岩浆库内压力、火山通道形状、火山喷发环境(陆上或水下)等诸因素的影响,使火山喷发的形式有很大差别,一般有这样一些分类:

①熔透式火山喷发

熔透式火山喷发是指由岩浆直接熔透地壳,井大面积地出露地表的火山作用。这种喷发方式只存在于地壳较薄的大洋中,大陆上已经没有。

②裂隙式火山喷发

裂隙式火山喷发岩是指岩浆沿着地壳的巨大裂隙溢出地表的喷发方式。这种喷发方式在陆地上目前只有冰岛可见,故又称为冰岛型火山,但在大洋中脊部位很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