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902石油地质综合[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大陆型冰川
【答案】大陆型冰川是指是在大陆性气侯条件下成冰过程以渗浸冻结成冰作用为主发育的冰川。主要标志为温度低,雪线附近年平均温度低于-8℃,冰川恒温层的温度处于负温状态,由于气候干燥,降雪量少,降水不超过1000毫米/年。负温比较低,雪线高,比海洋型冰川可高出1000米。
2. 雅丹地貌
【答案】雅丹地貌是形态与风蚀残丘近似,但由蚀余松散土状堆积物,如河湖相地层形成的一类特殊风蚀残丘。中国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于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疏勒河中下游和新疆罗布泊周围。
3. 块状构造
【答案】又称均一构造,其特点是组成岩石的矿物在整块岩石中分布均匀,岩石各部分成分和结构均一。火成岩中大部分都具有块状构造,如橄榄岩,辉长岩等。
4. 海进层序
【答案】海进层序是指在相对短的地史时期内,由于海面上升或陆地下降,造成海水面积扩大,陆地面积缩小,海岸线向陆地内部推进而形成的地层序列,海进是海水逐渐向时代较老的陆地风化剥蚀面上推进的过程。
5. 震源
【答案】震源是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振动的地方。它是有一定大小的区域,又称震源区或震源体,是地震能量积聚和释放的地方。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震的震源称人工震源,如人工爆破(炸药爆破,核弹试验)等。天然地震震源和人工爆破震源的性质有很大区别。
6. 中性岩
【答案】火成岩的一类。二氧化硅含量介于酸性岩和基性岩之间,为52% ~65%。色率一般为20~35,呈中色一浅色。主要由中性斜长石和角闪石组成,有时含少量石英。常见的中性深成岩有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二长岩等; 浅成岩有闪长扮岩、石英闪长扮岩等; 喷出岩有安山岩、英安岩和粗面岩等。
7. 终债堤
【答案】终债堤是指在冰川的前端,冰碛物堆积形成的弧形堤坝。堤坝的弧顶指向冰川前进方向,堤坝内侧缓,外侧陡。它是冰川的消融量与供给量基本平衡时,冰川夹带的碎屑物质源源不断地在冰川前端堆积而成的。
8. 岩石的结构
【答案】岩石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物质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颗粒形态、颗粒去向以及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隐晶质结构、斑状结构、等粒结构等。岩石的结构一般在手标本或薄片上观察。
9. 冰斗冰川
【答案】冰斗冰川是指发育在山坡或谷源呈围椅状洼地冰斗中的冰川。规模中等,大的面积可达10平方公里以上,小的不足1平方公里。轮廓近似于卵圆形,有时旱三角形。由冰斗内长期积雪而成。表面常旱凹形,向冰川出口处微倾,但无明显的冰舌,多分布在雪线附近,主要靠冰斗后壁发生的雪崩和冰崩补给。
二、简答题
10.地球表层系统的开放性与耗散结构。
【答案】地球表层系统是由岩土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所构成的地表自然社会综合体。地球表层是一个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系统。
(1)开放系统
①开放系统是指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也有物质的交流,其基本特征就是有能量、物质和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系统成分及其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调节,并有反馈,是输入和输出达到动态平衡,从而使系统达到稳定状态。
②反馈是指系统的一部分输出控制系统的未来输入,开放系统是利用反馈实现自我调节和自我组织的系统。地球表层是全球自然地理系统,也是一个开放系统,通过它的上界与下界与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流。
(2)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认为,封闭系统不能与外界交换能量和物质,系统内的嫡(无序程度的量度)最终
,这种平衡是无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时可以产生有规要达到最大,这种状态称为“热力学平衡态”
则的结构,这种结构是靠系统不断从环境吸收能量和物质,并且在能量和物质的消耗与消散中维持的。
地球表层系统是开放的系统,太阳辐射能是地球表层的主要能源。太阳辐射进入地球表层时的光量子嫡低,最后以热辐射能出现在地球表层时的热量子嫡高,因此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层形成负墒流,它推动了地球的大气循环、水循环及全部的生命活动,不断降低系统的总嫡,形成具有悠久进化历史的高度复杂的耗散结构。
11.如何区别张节理与剪节理?
【答案】节理是断裂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形式,有时也称为裂隙。根据节理形成的力学机制,又可以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
(1)张节理
张节理是岩石受到的拉张应力超过岩石的抗张能力时所产生的破裂,因此,张节理的延伸方向通常与主张应力方向垂直。在剪应力的作用下,岩石中也会出现张节理,此种张节理大多呈雁列状成群出现。
(2)剪节理
剪节理是岩石受到的剪切应力超过岩石的抗剪能力时所产生的破裂。一般情况下,岩石抗剪切的能力远远小于它的抗压能力,因此岩石在承受压应力的情况下往往先形成两组互相交叉的剪节理,也称为共轭剪切节理。实验表明,共轭剪节理的锐兔指示主压应力的方向。
12.洋壳的结构有何特征?
【答案】大洋地壳明显地区别于大陆地壳,最大的区别是大洋地区不存在康拉德面,并缺失
,其物质成分主要为镁铁质岩石。根据“深海钻探计划”所花岗一片麻岩层(即大陆区的上地壳)
获得的资料,大洋地壳可以分为了个层次:
第一层为松散的深海沉积物,厚度从几百米到一千米不等,这些沉积物主要来自大洋的生物源沉积,有钙质沉积和硅质沉积,还有少部分火山碎屑沉积和冰川沉积。P 波的传播速度一般小于4km/s。
第二层为海底喷发作用形成的玄武岩层,并夹有一些深海沉积作用形成的碳酸盐岩和硅质岩等,厚度为1.5~3km。P 波的传播速度约为4.5~6km/s。由于海底喷出的岩浆遇到海水急剧冷却收缩,常形成特殊的岩枕。枕状熔岩是水下岩浆喷出的典型构造,具有指示构造环境的意义。
第三层是由玄武质岩浆在浅部固结形成的辉绿岩和在深部结晶形成的辉长岩,其厚度大约为3-5km 。P 波的传播速度约为6~7km/s。由于深部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和重力的作用,先结晶的矿物会堆积下来,形成类似沉积岩的层状构造,称为“堆晶构造”。
13.试从沉积环境的角度阐明浅海沉积的重要性及所形成的主要沉积物。
【答案】浅海沉积物主要由陆源碎屑组成,根据粒径大小及级配状况可划分为砾石、砂、粉砂、泥或粘土等主要类型。有以下5种类型:
(1)陆源沉积物。大陆岩石风化和侵蚀的产物,被河流、风、冰川等搬运。入海的沉积物,如砾石、砂、粉砂等。
(2)残留沉积物。较早时期形成而残留于现今海底的沉积物,其形成与冰后期的海侵有关。残留沉积所显示的早期沉积环境(如滨岸、陆上环境)与目前所处的浅海环境截然不同。
(3)自生成因的沉积物。从海水中沉淀,通过化学作用而形成的沉积物,如海绿石、磷酸盐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