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902石油地质综合[专业硕士]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化学结构

【答案】化学结构是反映物质分子内部各元素原子的秩序,即原子的联结方式和顺序的范畴,是认识和掌握物质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规律的基础。

2. 地槽

【答案】地槽是指地槽是地壳上的槽形坳陷。地槽具有以下特征:呈长条状分布于大陆边缘或二大陆之间,具有特征性的沉积建造并组成地槽型建造序列,广泛发育强烈的岩浆活动,构造变形强烈,区域变质作用发育等特征。

3. 岩墙

【答案】岩墙是指厚度稳定,近于直立的不协调侵入体,长为宽的几十倍甚至几千倍,厚度一般为几十厘米到几十米。岩墙是由岩浆沿张裂隙惯入而形成的,在同一地区常形成由若干条岩墙平行分布或呈放射状分布的岩墙群。

4. 海啸

【答案】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海啸主要分为4种类型,即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大气压引起的海啸。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5. 岛弧

【答案】岛弧是指大陆边缘连绵呈弧状的一长串岛屿。与强烈的火山活动、地震活动及造山作用过程相伴随的长形曲线状大洋岛链。岛弧是分隔大洋与边缘海的重要构造地貌单元。

6. 夷平面

【答案】夷平面是指当地壳构造抬升,准平原地形被抬升到较大的高度,形成的面。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夷平作用是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

7. 变质矿物

【答案】变质矿物是指是在变质作用由于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使其所受物理化学条件改变

而在生成的矿物。新矿物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如石榴子石,滑石,绿泥石,蛇纹石等

8. 海退层序

【答案】海退层序是指山下至上沉积物山细变粗或山碳酸盐岩变为碎屑岩; 沉积时的海水山深变浅; 海相沉积逐渐演变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和陆相沉积,与之伴生的生物群也随之由海相生物群逐渐演变为海陆交互相生物群和陆相生物群。

9. 岩石的结构

【答案】岩石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物质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颗粒形态、颗粒去向以及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隐晶质结构、斑状结构、等粒结构等。岩石的结构一般在手标本或薄片上观察。

二、简答题

10.陨石可为几类? 它们各自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对研究地球有哪些实际意义?

【答案】陨石根据其内部的铁镍金属含量高低通常分为四大类:石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玻璃陨石。

(1)石陨石

石陨石上硅酸盐矿物如橄榄石、辉石和少量斜长石组成,也含少量金属铁微粒,有时可达20以上。密度3至3.5。石陨石占陨石总量的95%。主要矿物有贵橄榄石、古铜辉石、铁纹石和陨硫铁; 次要矿物有单斜辉石、斜长石等。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铁陨石

铁陨石中含有90%的铁,8%的镍,该陨铁含铁88.67%,含镍9.27%。其中含有多种地球上没有矿物,如锥纹石、镍纹石等宇宙矿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3)石铁陨石

石铁陨石由铁、镍和硅、酸、盐矿物组成,铁镍金属含量30至65,该类陨石含铁70%以上,其次为硅、铝、镍,主要矿物有锥纹石、镍纹石、合纹石等,次要矿物为陨硫铁、铬铁矿、石墨等。这类陨石约占陨石总量的1.2,故商业价值最高。

(4)玻璃陨石

玻璃陨石为半透明的玻璃质体,有微弱磁性,颜色为墨绿色、绿色、淡绿色、棕色、褐色、深褐色,还有少见的朱砂色。比重为2.6至3.0左右。玻璃陨石是在高空、高温、高压和高速下形成的

11.线理、面理和片理是怎样形成的? 它与层理有何区别?

【答案】(1)线理

线理是岩石中发育的一般具有透入性的线状构造。根据成因可分为原生线理和次生线理。前者是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线理,如岩浆岩中的流线; 后者是指构造变形中形成的线理

(2)面理

面理主要由不同矿物组分构成的分层、片状矿物或不等轴矿物的定向排列以及一系列近于平行的连续面而表现出来

(3)片理

片理一般认为在应力和温度的联合作用下,导使沿剪切面方向之一发育成一组劈理,或因重结晶较强烈,进而使矿物在垂直主压应力方向上生长,形成片理构造。片理面的方向有的与原岩层理斜交,但也有与原岩层理方向一致的,后者说明片理的形成可能是继承原岩层理发育而成。

(4)层理

层理是指岩层中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和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改变时产生的纹理。一般厚几厘米至几米,其横向延伸可以是几厘米至数千米。

12.列举并说明在野外用于识别断层存在的标志。

【答案】(1)构造线和地质体的不连续

构造线是指区域性构造在地面上的延伸线,如褶皱轴迹。断层会使构造线和地质体出现间断或者消失。

(2)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当断层存在时,断层的上升盘可能山于抬升剥蚀使得地层缺失; 断层出现后经过一系列的构造运动可能会使相同的地层出现在不同的深度。

(3)擦痕、摩擦镜面、阶步和断层岩

①擦痕是指断层面上平行而密集的沟纹。擦痕的方向指示断层的相对运动方向,手摸擦痕面时感到光滑的方向即为对盘运动的方向。

②摩擦镜面

摩擦镜面是指局部平滑而光亮的表面。由于在断层两盘错动时有较强的摩擦力,使断层面上局部地方升温,岩粉重熔,产生一层极薄的镜面糜棱岩,使断层面光滑如镜。

③阶步

阶步是指断层面上往往还有与擦痕方向垂直的小陡坎,其陡坡与缓坡呈连续过渡。阶步的陡坡倾斜方向也指示断层对盘的运动方向。

擦痕、摩擦镜面及阶步均是断层滑动的直接证据。

④断层岩

断层岩或构造岩是指断层带中因断层而形成的动力变质岩类。断层岩不仅是断层存在的岩石标志,还能反应断层的性质、运动方向及形成的物理环境等。

(4)地貌及水文标志

断层崖是较大规模的断层在山前形成的平直的陡崖。断层崖如被沟谷切割,形成一系列三角形的陡崖,即断层了角面。洪积扇的错断与偏转,水系的突然直角拐弯,泉水沿一定方向呈线状分布,湖泊、沼泽呈条带状断续分布等,都可能是存在断层的间接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