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613国际政治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南北问题
【答案】“南北问题”从地区概念上讲,是指位于南半球的发展中国家和北半球的发达国家或地区之间的问题。从经济概念上说,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关系不平等问题。这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南北”主要是指位于南面的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与位于北面的发达国家,问题是其间的经济差距与发展问题,也有称其为贫富问题的。简单的说,就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问题。
2. 对外政策行为
【答案】对外政策行为是指国家为实行这样的对外政策而相互采取的行动就是对外政策行为。国家间缔结联盟,建立或中止外交关系,威胁或实际使用军事力量,实行经济制裁或给予经济优惠,在国际组织中表示赞成或反对等,都是国家的对外政策行为。
3. 非战公约
【答案】非战公约是指《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又称《自里安一凯洛格公约》或《巴黎非战公约》。公约包括序言和3条正文。主要内容是:缔约各国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废弃以战争作为在其相互关系中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 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解决; 任何签字国如用战争手段谋求利益,即小得享受公约给予的益处。
4. 生态战争
【答案】生态战争是指带有敌意地蓄意破坏别国环境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目的是通过改变敌对国家的生态环境,给敌对国家造成灾难性后果。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大量投放化学制剂破坏越南的森林,就是一种典型的生态战争行为。一般来说,使用生化武器进行战争,就是进行生态战争。核战争说到底也是生态战争。核战争的最终结果,即“核冬天”,其实就是地球生态环境的毁灭。
5. 霸权稳定轮
【答案】霸权稳定论是指主张国际秩序并不是权力均衡的产物而是权力垄断的结果。代表人物奥根斯基认为,权力均衡是与战争相联系的,相反,造就并维持国际稳定的是权力的优势。按照他的观点,在19世纪欧洲持续的和平期间,存在的根本不是权力均衡,而是英国和法国的明显的权力优势。
6. 共同安全
【答案】共同安全是指1982年,以帕尔梅为首的“裁军与安全问题独立委员会”率先提出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即核战争根本没有胜利的希望,战争的双方只能同归于尽,因此,对抗的双方必须谋求共同的生存。该委员会认为,持久的安全只有在全体国家能够共享安全的时候才能实现,而这一点的实现只能通过建立在平等、正义和互惠原则之上的合作。
7. 经济安全
【答案】经济安全是就国家的经济生活状态而言的。经济安全,就是国家的经济生活不受威胁,没有危险。比较一般的认识,即经济安全就是:①在自然环境方面(包括资源)不存在对经济的威胁; ②国家内部社会安定,政治制度和经济决策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人心稳定; ③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比较有利,不存在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威胁和世界性经济危机。
8. 政治实体
【答案】政治实体,是指在政策或政治领域中通过冲突或合作,谋求实现一定目标的个人或群体。把这样的界定用到国际关系中,则国际关系行为体就是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在其中发挥影响的政治实体。这种政治实体可能是主权国家,也可能是非国家行为体,诸如国际政府间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种族集团、跨国公司、地方政府、政党甚至个人。
二、简答题
9. 你同意“中国文明具有和平的内涵”这个判断吗? 为什么?
【答案】我同意“中国文明具有和平的内涵”这个判断。原因如下:
(1)回顾历史,中国能够度过无数苦难,能够主要小依武方面将周围的许多民族,于小知小觉之间,融合成一个数亿人口的大民族,并且在东南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中华文化圈,正如徐复观所指出的,主要是“仁”的文化发挥融合凝聚力量的结果。中国能够不断融化其征服者,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中国文化比征服者高,而在于中国文化本是与对立者可以相融合的文化,是人性所固有的文化。
(2)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所抱的最高理想,就是天下太平,世界大同。就儒家而言,其宗旨就是要融合全人类,以共同达到一种和平生活的境界。儒家的主要准则,就是所有人都做到孝、梯、忠、恕、爱、敬,从而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3)中国文明具有和平的内涵,主要是中华“和合”文化。近年来,有一些学者致力于对“和合”文化的研究。
①他们注意到,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和”“合”二字就己单独出现了。前一个“和”的原意是声音相应,后一个“合”的原意是上下唇合拢。后来,前一个“和”演化出和谐、和平、和睦、和善、祥和等意思,后一个“合”演化出汇合、结合、融合、联合、合作等意思。
②春秋时期,和合两字开始连用,从而出现了“和合”的思想。
③自东汉以后,和合概念被中国流传的儒、道、佛等各家思想所吸收。研究“和合”文化的学者指出,“和合”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独创。在外国文化中,和平、和谐、合作的概念都有,但没有作为整体的“和合”概念。据考证,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之所以把“和合”连用,是因为这个概念除了有和谐、团结的意思外,更有向心、聚拢的意思,更能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整体性。
④按照“和合”的观念,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们把自然界理解为一个阴阳和合的统一体。在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他们也强调两者要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
⑤“和合”文化体现了中国人最根深蒂固的一个愿望,即和谐。在中国最早的文献中,就有关于和谐的思想。《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词句:“协和万邦”。对中国人来说,小论是就自我修养而言,还是就一般世事而言,和谐都是关键。在美德的施行上,他们强调肉体与灵魂的和谐; 在家庭里,他们强调父子、兄弟、夫妻的和谐; 在与自然的关系中,他们强调天与人的和谐; 在社会关系中,他们强调君与巨的和谐。在经济生活中,他们强调不患寡而患不均,也是为了和谐。
⑤“和合”文化传统使中国人对外界的新鲜东西,常愿接受并消化之,认为都可以融会协调。 综上所述,中国文明具有和平的内涵。
10.什么是国际体制? 国际核军控与核裁军体制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1)国际体制研究是当代国际政治研究的中心议程之一,其中有关国际体制的效力和活力的争论一直是在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认知主义三种国际关系主流学派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的。国际体制的研究是20世纪60年代国际关系学者们对于以国家和权力为中心的世界政治研究范式的不满。作为一种合作的模式,建立国际体制的宗旨是通过核军控与核裁军过程,签订各种各样的条约、公约等双边或多边协定,禁止核武器的继续发展与扩散,减少现存的核武器和运载工具,从而为最终彻底消除核武器创造条件。
(2)核军控与核裁军体制,作为一种国际合作的成果,包括各种条约、协定、决议、声明以及各种不同的国际组织等。国际核军控与核裁军体制,在某种程度上既是对“彻底裁军”目标的替代,也是向这个目标的靠近。其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关裁减军备的条约;
②关于限制核武器空间部署及有关无核区的条约;
③限制核武器发展的条约;
④有关无核国家安全保障间题的联合国决议和政府声明;
⑤有关国际安全的其他协定;
⑥有关核裁军与核军控的组织;
⑦有关国际出口控制与核查的机构。
以上这七个方面,可以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即它们构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既是核军控的体制,也是核裁军的体制。它们之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发生逆转,都可能危及整个体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