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政策分析的小同理论和多样化的方法论。
【答案】(1)公共政策分析或政策评估的理论可以由政策分析过程中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来加以概括,这些基本问题涉及相关概念、知识获得、原因和规范四个方面。相应地,政策分析有如下四种基本理论类型,即概念理论、认知理论、因果理论和规范理沦。
①概念理论
在概念理论中,涉及的一个关键问题与如何界定政策分析或公共政策评估相关。主要因素是处理一系列所要取得的社会目标,为取得这些目标的备选政策方案以及为了选择或解释最好政策,结合、配置或预见性的决策规则,有关目标和政策之间的关系。
②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又称知识获得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政策分析或政策评估从权威、统计观察分析、演绎推理和敏感性分析等方面获得目标政策和各种关系。一个要获得好政策建议的好系统必须能够处理认识过程中的各种障碍,这些障碍主要包括五方面:
a. 有关多元目标的多个方面,这是一个“苹果和橘子”的问题;
b. 多元错失的信息;
c. 过多的、不能确定每一个效果的多元备选方案;
d. 多元的和可能冲突着的限制或约束;
e. 不管所有这些多元性,对推导和表述结论中的简单性的需要。这五个方面构成决策中的五个方法论问题。
③因果理论
因果理论主要关注为什么一些政策建议被采纳,而另一些政策建议不被采纳。有的答案与下列因素有关:较少的反对与较多支持的结合,交给了合适的决策者,转向预定的目标方向和取得好的效果。因果理论也关注为什么一些被采纳的政策取得成功,而另一些却遭受失败。相关因素包括原初目标的高低,提供什么样的诱因来保证服从,在遇到问题之前,是如何规划和执行分析的。
④规范理论
规范理论部分地关心某些政策分析的职业化伦理学问题,也关注澄清全社会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有: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是英国功利主义者边沁、密尔和美国实用主义者詹姆斯、戴维等人的观点),社会底层的教养(罗尔斯的观点),做事情要使每个人过得更好或至少不能更糟(帕累托的观点)以及展开公共政策的其他新的全社会价值观。
(2)奈格尔和米尔斯在《政策科学的职业化发展》一书中概括出政策分析的五种主要方法论,即数学最优化、计量经济学方法、准实验方法、行为过程方法和多兀标准决策方法。
①数学最优化
数学最优化以运筹学、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为基础。数学优化基本的常用形式有:报偿矩阵; 决策树; 最优化水平曲线; 微分曲线和函数曲线。
明显缺点:试图通过形成单一的目标函数来消除多元日标; 它徒劳无功地寻求错失的信息或做出错误的假定; 通过古典的微积分优化的规则来进行分配; 对于冲突着的约束无能为力; 倾向于强调方程和非方程,难以处理和解释几何形式。
②计量经济学方法
计量经济学方法以经济学和统计学为基础,它强调统计回归分析,这种方法可以用来预言。一般包括如下几步:列出案例或案例类型; 列出试探性标准:根据预言标准列出每个案例的分数; 累加出每个案例的总分数; 将这些案例的一系列总分数与过去的案例或案例类型的实际的或假定的结果联系起来; 进行敏感性分析。
统计回归分析缺乏:简争性; 预测的准确性; 在试图描述经验时的有效性; 预言多重关系时的相关性; 在表述未权重的总的关系时的完全性; 对小抽样的可应用性; 在允许人们改变预测权重方面的灵活性; 处理大量记录时的方便性。
③准实验方法
准实验方法强调努力安排事前试验和事后试验,控制团体和非随机的、准实验的团体。公共政策分析中的一种常见的因果关系是相互因果关系,即公共政策影响社会指标,而社会指标可能更会影响公共政策的采纳。准实验方法的本质是对那些采纳一项公共政策的地方与那此小采纳这项政策的地方加以比较,但它与在真实的实验中不同,政策的采纳并不是随机的。
④行为过程方法
行为过程方法以政治科学为基础,深入政治科学中行为和过程方向的中心,这种方向可以与立法的、新闻的、历史的和哲学的方向相比较。这种方法强调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过程。
公共政策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考虑政策被采纳的政治过程和政策执行的管理过程。因此,行为过程分析使政策分析对于政治可行性和管理可行性具有敏感性,因而它是有价值的。但是,最好的政策并不仅仅是政治和管理上可行的东西,它还必须具备其他的条件,如技术上的可行性。
⑤多元标准决策方法
多元标准决策方法是跨学科的,它以所有社会科学作为基础。这种方法强调处理这样一些问题:所要取得的全社会目标; 取得这些目标的备选方案; 目标和备选方案的相互关系。目的是要分析最好的备选方案,并加以结合和分配。
多元标准决策方法的本质通过如下各步来分析政策间题:在一个两维的矩阵的各排上列出可利用的备选方案; 在这个矩阵的各栏列出判断这些备选方案的标准:在各格中插入显示每个备选方案是如何与每个标准相关的分数; 转变这些分数,如果必要的话,考虑从不同的方面来测量这些目标; 累加由每个标准得到的转变了的分数,以便得到每个备选方案的总的分数; 推导出关于采纳哪个备选方案可能最有用的政策分析方法。它力求克服上述各种方法的缺陷,能够有效地处理政策过程中的方法论问题(或障碍)。因此,也可以将它用作判断其他分析方法优劣的标准。
2. 在理论预测中如何应用理论图示法和因果模式?
【答案】(1)理论图示是指一种用于帮助分析者查明和安排一个理论或因果论证中的关键假设的技术。它可以有助于揭示下列四种因果论证:收敛的、发散的、系列的和循环的论证。一个理论可能包含着这四种论证的混合。
(2)有一种程序可以用来揭示一个理论或论证的一般逻辑结构,它由如下四步所组成: ①分开并计数每个假定;
②划出表示结论的词语和表示支持论断或结论的假设的词语;
③当这些逻辑指示词被省略,但明显地是隐含着的时候,用方括号将这些逻辑指示词补齐; ④用一个因果关系图表安排已被序号化了的各个假定。
(3)因果模式是一些力求解释和预测公共政策的原因和结果的简化了的理论表达式。因果模式的基本假定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项之间的共同变化是基本的派生力(原因)和它们的结果(效果)的一种反映。因果模式的优点及力量在于,它促使分析者将因果假定加以明确化; 局限性在于分析者往往倾向于将统计分析所发现的共同变化与因果论证混为一谈。因果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交通、卫生、教育和福利等公共政策问题领域,以弄清这些领域公共政策的决定性的因素。
3. 举例说明问题界定的方法。
【答案】界定问题的技术和方法有:
(1)边界分析。边界分析是问题界定的一个重要方法,它由以下三步构成:①饱和抽样; ②问题陈述的启发; ③边界估计。
(2)类别分析。类别分析是一种澄清概念—即那些用来界定和分类问题情景的概念—的技术。类别分析有两种基本程序—逻辑划分和逻辑归类。所谓的逻辑划分是指选择一个类,并将它分解成其构成因素; 相反的过程则是逻辑归类,即把许多情况、事物和人组成一个更大的团体或类别的过程。
(3)层次分析。层次分析是一种查明问题情境的可能原因的技术。层次分析帮助分析者分清三种原因:可能的原因、似真的原因和行动的原因。
(4)综摄法。综摄法是一种促进对类似问题认识的方法。综摄法表示对类似性的广泛研究,它帮助分析者在构造政策问题时创造性地运用类比方法。
(5)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产生某些有助于查明和概念化问题情景的思想、目标和战略的方法。它最初是山奥斯本设计用来加强创造性的一种手段,可以用来产生大量的有关问题的潜在解决办法的建议。
(6)多视角分析。多视角是一种系统地采取对问题情景的个人的、组织的和技术的视角,以获得关于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的真知灼见的方法。作为一种取代在计划、政策分析、技术评估、社会效果评估及其他领域中被绝对强调了的所谓的理性技术途径的方法,多视角分析被明确地设计来处理结构不良的问题。
(7)假设分析。假设分析是‘种旨在取得有关政策问题的冲突着的创造性综合的1种技术。它是问题构造中一种最具有综合性的方法,因为它包含其他的程序(方法)的应用,并可以集中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