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概论(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社会分层的定义及分层标准。
【答案】(1)社会分层的定义
社会分层是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社会分层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2)社会分层的标准:
①分层的标准;
a. 以外显地位为划分标准,主要是为了措述人日在社会垂直分层中的分布状况以及人们活动的时空范围。
b. 以潜在地位为标准,是为了了解人口内在素质的垂直分布状况以及对人们的影响。
确定分层标准首先要考虑到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状况,并非任何可以对人们进行等级划分的因素都可以作为分层标准,只有那些对人们的心理和社会表现产生较大或持续影响的因素,才能作为分层标准,例如教育程度等。
②常用的社会分层标准有以下几种:
a. 收入
收入与人们的消费方式、生活习惯、安全感和积极性有着密切关系,收入差距对社会安定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b. 职业
职业地位是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主要社会地位,是个人进行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
c. 教育程度
教育程度全面地、持续地影响人的一生; 对于整体社会的运行来说,教育程度分层结构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d. 权力
权力意味着一个人在群体和社会中向别人施加影响的能力,因而权力的大小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态度和行动意向。
e. 此外,像家庭背景、居住区位等都可以作为分层的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需要,选择适用的标准。
2. 简述社会工作督导的模式。
【答案】社会工作督导的模式主要有:
(1)成长与发展模式
①主要特点
成长与发展模式采用大量的个别化教学,重视与强凋学生的感觉、情绪及心理需要,帮助学生发展专业自我及自我意识,启发学生的自我觉悟与思考。在这里督导是一个催化剂。
②指导思想
成长与发展模式的指导思想主要是采用治疗学的理论,认为专业表现取决于个人的成长。因此,它强调心理学的理论,看重学生成长的过程。
(2)学徒模式
①主要特点
学徒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督导员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非常紧密的师徒关系,因此,非常强调良好的督导关系。这种学徒式的学习是非结构化的,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即手把手讲解教授,碰到于什么样的工作就学做什么。督导主要运用讨论方式,采用过程记录评估学习的进度与学生的进步。
②指导思想
学徒模式的指导思想是认为学习是一种“干中学”,好的实务来自于不断重复的学习,在干中不断提高。这种理论基于行为理论,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
(3)结构化学习模式
①主要特点
a. 结构化学习模式是一个详细计划好的学习过程,它强调学习开始前有一个课程计划,按部就班,一个课程一种内容,一步步学习。
b. 教学方法也是系统化的,强调运用多种不同方法及不同的教学手段,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尤其注重模拟教学法。这种模式的学习事先制定有标准的评估方式。团队教学也是这种模式的一大特色。
②指导思想
结构化学习模式基于教育模式,认为直接的观察对于学习的效果有重要影响。而且这种模式的设计基于成人学习理论,重视学生己有经验,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这种模式是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
(4)管理模式
①主要特点
管理模式是按计划的工作任务进行督导,即是否能完成工作任务是督导的一部分,而且这种模式是以技术为本的。因此督导是“问题一解决”取向,着重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学生按计划完成任务的能力是评估考核的标准。此模式强调以机构的政策作为实习好坏的唯一仲裁标准。
②指导思想
管理督导模式的指导思想也认为学习是干中学。案主是至高无上的,一切服务都要以案主为中心,保护案主利益。在这种模式下,实习者的行动应是计划规定的行为。这种模式看重工作的结果。
3. 简述人类行为特点。
【答案】人类行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适应性。人类行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及种族的繁衍,并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不断地改变自身的生存、生活环境。
(2)多样性。人类行为是一个复杂系统,存在着各个不同的侧面。它有外显的和内隐的,有来自遗传的或后天习得的,有生理范畴的和社会范畴的,多种多样,十分复杂。
(3)动态性。人类行为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这种变化既受人们自身变化的影响,也受社会生活条件改变的影响。
(4)指向性。人类行为不是盲目的,而且具有特定的目标指向。
(5)可控性。人类行为是人发出的行为,人类能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身的行为,使其向着目标前进。
(6)发展性。人类行为是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现在行为是过去行为的继续,而现在的行为又将成为未来行为的基础。
4. 简述社区工作的目标。
【答案】社区工作的目标主要有:
(1)社区工作的具体目标
①促进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
②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
③寻求社区需要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合,以满足社区需要,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进步;
④追求权力和资源的公平分配;
⑤发挥居民的潜能,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
⑥培养互相关怀、互助互济的美德;
⑦士曾强社区的凝聚力。
(2)罗斯曼对于社会目标的分类
①任务目标。
社区工作要解决一些特定的社会问题,包括完成一些具体任务,达到一些社会福利目标,满足某项社区需要,如修桥铺路、安置无家可归者等,这就是社区工作的任务目标。
②过程目标。
社区工作的过程目标是促进社区人士的一般能力,包括建立社区不同群体的合作关系,发掘及培养社区领袖参与社区事务,加强公民对事务的了解,增强居民解决问题的能力、信心和技巧等。
(3)托马斯的社区工作目标分类法
①分配资源。社区工作是组织居民,就他们日常的切身事情争取合理而平均的资源调配,从而令他们的权益得到保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