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工作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社区? 社区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答案】(1)社区的含义:
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社区一般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①社区总要占有一定的地域,如村落、集镇等,其社区形态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中。 ②社区的存在总离不开一定的人群。人口的数量、集散疏密程度以及人口素质等,都是考察社区人群的重要方面。
③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些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
④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2)社区的基本要素:
我们认为社区的构成主要包括五个因素,即地域环境、人的因素、文化、社会活动和时间的分配。
①地域环境
社区地域环境包括地理环境(社区的位置、地状、大小、气候等)、资源环境(水资源、能源、土地、矿物等)、人工环境(交通通讯网、建筑群、各种城乡设施等)三部分。社区地域环境的建设主要是协调好两方面的关系。一是社区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关系; 二是地域环境与社区其他构成要素的关系。
②社区发展中人的因素
社区中人的因素包括人口、社会群体和个人体系。人口对社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一是人口数量的影响。我国人口数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这给城乡社区发展带来了很大负荷。二是人口结构的影响。我国现阶段城镇化水平约为36%左右。属于发展落后型的人口城乡结构。三是人口素质的影响。四是人口密度分布不均的影响。我国人口分布呈东多西少的态势,五是人口流动和迁移的影响。
③文化与社区发展
文化是人类对环境的调适。社区文化包括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两方面。前者主要是指人们衣食住行以及工作和娱乐的方式; 后者主要包括人们的价值结构(追求、期望、时空价值观等)、信仰结构和规范结构(风俗、道德、法律等)诸方面。
2. 社会性别理论。
【答案】社会性别是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的基石,是女性主义的基本分析范畴。
女性主义思潮中有关社会性别的观点和理论认为:
(1)应把社会性别看作一种社会角色
即男女各自从社会中学来的行为及所从事的活动,应承认妇女在生活中亦扮演着中心的和重要的角色,不应忽视或回避妇女问题。
(2)应把社会性别看作一种社会关系
即认为性别是构成社会关系的成分,而且是表明男女两性之间权力关系的一种基本方式,因而必须研究家庭中人们之间的具体关系,探讨社会发展对家庭及不同性别、阶级、宗族关系的人群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3)应把社会性别看作一种实践
即不应把妇女看作被动的社会性别的承受者,而应看到妇女是具有主动性的强有力的参与者,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社会性别给妇女带来的不平等状况的。
3. 矫正社会工作通过哪些途径为受助者提供服务?
【答案】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途径主要有:
(1)司法审判前提供的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者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的主要工作职责是通过与受助者(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和周围社区的接触了解,写出一份有关犯罪嫌疑人背景的调查报告,提交法庭做审判参考。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犯罪嫌疑人的社会背景(如家庭、经历等)和性格、犯罪行为的成因和性质等资料。
(2)监狱处遇中提供的服务
社会工作者为在监服刑人员提供的服务,主要是调动人犯自身的潜能以及社会资源,引导人犯向积极的方向转化,以达到改过自新、回归社会的目的。
在监狱服刑人员中开展的社会工作应以消除或减弱罪犯思想和行为上的负面因素、加强其与社会的联系沟通、以队复重建其社会功能为主要目标。具体工作内容包括:
①个案辅导。通过接待受助者、与之面谈,一方面了解其过去行为的性质、原因及当前思想状况,另一方面使其不满情绪得以宣泄,能较冷静地面对现实。先对收集到的罪犯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并制定矫正方案。再根据个别化原则对不同对象施以不同的矫正方法。
②团体治疗。组织具有相同经历、问题与困难的罪犯在一起,通过不同经验和感受的分享,来认识自己思想和行为上问题的症结,并发现改变现状的途径与方法,达到再社会化的目的。
③联系社会。可以通过开通电话、组织家属探访、走访罪犯家庭、倡导放假制度等方式,尽可能扩大罪犯与外部社会的联系沟通,避免因麟狱封闭环境而造成罪犯社会化过程阻断现象的发生。
④职业辅导。组织服刑罪犯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为释放后就业谋生做好准备。
⑤评估报告。用科学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对服刑罪犯的心理、行为状况进行测量评估,随时注意罪犯改善的情形,发现有所改善及时向监狱当局提出报告,使罪犯的累进处遇能获升级甚至
获得假释。
(3)社会处遇中提供的服务
社会处遇也称社区处遇或设施外处遇,是指以社区为基础的矫正、治疗罪犯的措施,包括缓刑、假释、社会服务、中途家庭等各种在社区执行的、非监禁性的刑罚制度。
社会处遇是矫正社会工作者最主要的工作领域。主要包括:
①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观护
观护人要督促被观护者在观护期做到:
a. 保持良好品行,不得与品行不端者来往;
b. 服从检察官和观护人命令;
c. 接受观护人辅导;
d. 及时向观护人汇报工作、生活和居住状况,不经批准不得离开居住地,等等。
②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
院舍服务通过向受助者提供住院或寄宿等训练机会,使受助者掌握正常生活的技能从而顺利回归社会。矫正社会工作领域中的院舍训练,通常是为违法犯罪人员尤其是违法犯罪青少年而设置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a. 中途家庭。收容被处社会处遇而无家可归或有家不便归的犯罪人,并通过各种社会服务活动,使犯罪者及早适应社会。
b. 寄养家庭。收容观护青少年,主要是为了避免其沾染犯罪恶习或缺乏家庭照顾而重新犯罪。 c. 教养院。收容具有不良行为和可能发展不良行为的青少年,通过生活指导、职业训练和学校教育,使之在较为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得到改造,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d. 感化院。收容犯罪青年和少年,通过6个月以上、3年以下的入院矫正训练,使之在思想、心理、行为上都得到改善。
③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
社会服务也称社区服务或社区劳役,是近来西方国家较为盛行的一种替代短期自由刑的非监禁化的社会处遇措施,是通过判定罪犯在社区中的社会福利机构从事规定时问的无偿劳动或服务,以此赎罪悔过的刑罚措施。这种处遇方式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监禁刑罚造成的隔绝和恶习交叉感染。在社会服务计划的实施中,社会工作者及志愿人士的督促和引导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4)对刑释人员提供的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者对刑释人员提供的服务也称为更生保护。其方法主要有:
①提供住宿场所。为暂时不被家庭接纳或无家可归的刑释人员解决安身问题,同时在住宿中提供监管和辅导服务,帮助刑释人员顺利完成由监禁环境向开放社会的过渡。
②提供就业、就学辅导。寻找工作或继续求学是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社会工作机构和人员在这方面的服务包括对刑释人员进行工作技能培训,帮助介绍职业,帮助联系就学学校等,同时还要通过辅导帮助养成工作和学习的意识与习惯。
③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刑释人员中有相当部分人员具有不良生活习惯,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