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869新闻业务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使用融情于理的方式增强文章感情色彩的途径。

【答案】使用融情于理的方式增强文章感情色彩有五个途径:

(1)融情于辩

把鲜明强烈的感情融进义正词严的论辩中,鲜明地表达作者的爱憎好恶和立场观点,以引起受众的共鸣。

(2)融情于聊

把满腔真情融进与受众拉家常般的思想交流中,使受众在富于人情味的聊天讨论中“移情明理”、“通情达理”,不知不觉地接受作者的观点。

(3)融情于事

通过对典型事件或典型现象的叙述和剖析,渗透进作者强烈的感情,令受众在明白事理的同时,得到感情的陶冶。

(4)融情于景

通过对典型景象的描述和联想,抒发作者触景生情的喜怒哀乐,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为深刻说理推波助澜。

(5)融情于物

通过对典型物体的描写和评点,注入作者鲜明的褒贬感情,引发出精辟的警世之言,给受众感性兼理性的启迪。

2. 新闻评论的语言有何独特要求?

【答案】(1)语言要准确、简明、富有哲理

①新闻评论要以理服人,必须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而准确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要借助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评论中每个问题的提出、每句话的判断都力求准确、恰当。

②评论叙述力求简练,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如果应当概括不概括,大量使用记叙、描写的语言,评论文章就将变成记叙文。

③评论语言要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把深刻的思想内容与通俗的分析论述结合起来,使读者易于接受。

(2)善用形象化笔法与语言

形象化是语言艺术中的重要因素。评论的语言要生动、活泼、吸引人,就要说理形象化,或称“寓理于形”,把言论写得绘声绘色,幽默犀利。

①把抽象的概括同形象化的具体描述结合起来,把所要议论的事物加以描写和渲染,使其栩栩如生。

②寓庄重于诙谐,通过比喻和拟人化等修辞方法,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生动地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③化平凡为神奇,运用通俗化的口语或成语、民谚来说理。

(3)讲究修辞,巧用典故和文言古语

①富有文采的新闻评论要讲究修辞,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设问、反问、排比、回环、借古喻今等。排比修辞使论述显得理直气壮,气势磅礴。回环手法通过语序回环往复的巧妙配合,表达两种事物相互制约与依存的密切关系,形成一种智趣。

②评论写作中恰如其分地引用古语,并注入一些新思想,可以借古喻今、训导后人。历史典故既可以增加生动性、趣味性、知识性,又可借其典型事例为说理论证提供事实论据。

(4)多用有表现力的群众语言

用群众语言表达某种思想,往往能收到生动传神、简洁明快的效果,引起读者思想上、感情上的共鸣。

3. 立意贵在求新,其内涵是什么?

【答案】立意贵在“站得高’,,“言人所未言,发人所未发’,,核心问题是一个“新”字,立意求新的内涵集中体现在论题要有新思想,论理要有新高度,论述要有新角度。

(1)论题要有新思想

写新闻评论的目的是“立言”,就是要讲出新道理、新思想、新见解、新观念,做到“言近旨远”,这是新闻评论的灵魂。

新闻评论的新意来自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填密思考,对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入情入理的分析,对党中央路线、力针、政策的深刻领悟。

(2)论理要有新高度

立意必须从局部出发,着眼全局,展示未来,这就要求把握审时度势的原则,力戒主观性、避免脱离实际,无限拔高。精心评论首先要精在分析具体事物、善于发掘深刻思想上,有这样的理论色彩,即有新高度。

(3)论述要有新角度

新闻媒体上天天都有评论,要做到篇篇都有新道理、新思想、新见解、新观念很困难,这种情况下,要努力去寻找新的角度,找出新的突破口,另辟蹊径,打开通道,去阐发相同的主题。

评论变换角度,侧重点有所不同,同样能给读者新的启迪。只要善于寻找新的角度,新闻评论同样可以常写常新,做到平中见奇,旧中出新。

4. 简述路透社创办以来经久不衰的原因。

【答案】路透社是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于1851年由英国人朱利叶斯·路透在伦敦创办,初期业务艰难,1858年后取得认同; 1915年该社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1941年10月路透社改组,

成为英国报业自己的合作通讯事业。路透社的业务主要分两大类:向报社、电台提供时事新闻,涉及面广,素有“迅速、干练”之称; 向世界各地银行、经纪人和工商企业提供经济新闻。路透社素以快速的新闻报道被世界各地报刊广为采用而闻名于世。另外,它的经济和体育新闻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1)重视新闻尤其是国际新闻业务。它积极扩展海外业务,并常以富有实效的独家新闻在同行竞争中取胜。1865年4月,美国总统林肯遇刺,路透社比欧洲所有新闻媒体早两天报道了这一震惊世界的突发事件。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路透社的声誉和影响。

(2)多年来,路透社在采集编辑新闻稿件时已基本形成了及时准确客观而充分的报道风格。

(3)重视经济信息服务和其他经济业务。目前它已成为世界经济信息的最大供应者,现在他还经营着多种经济业务,经纪业务方面所获得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4)重视技术,不断改进传播手段。为保证自己新闻信息的时效性,路透社在它创办早期就己使用过火车信鸽等手段沟通信息,其后又较早地利用电报线路来传递信息。目前他的全部业务都是依靠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每年还要拿出全年收入百分之四点五左右的资金用于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制与开发,以及安装新设备。

(5)适应时代,积极调整也是路透社长久不衰的原因之一。他在20世纪前半期经历一系列经营权的混乱变更后,有家族控制的独资改组为股份公司。二战后,澳大利亚新闻联合社和新西兰报联社也先后参股,使得它发展成为一个跨国的国际性通讯社。

(6)改变了过去对于网络的保守的态度,通过网络提供各种互联网设计的服务。

(7)一百六十年来,英国国内没有经历过太大的动荡,政治局面相对稳定,经济发展也算稳定,这使得路透社的发展基本没有受到政局的影响,不像哈瓦斯社和沃尔夫社因政局的动荡而瓦解,而且一如既往的得以发展,这也是路透社能持续发展到现在的原因之一。

5. 为什么“把道理磨碎了讲”才有说服力?

【答案】“把道理磨碎了讲”,是在对论题怎样进行析事明理时,把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小的从属论点,一层一层地、一个一个地讲清楚,这样评论才有说服力。

(1)评论贵在说理。“理”来源于客观事物的本质,是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只有把事物、现象或概念加以“条分缕析”,剖析成若干组成部分,找出各部分的本质属性及彼此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理”。这就要求对所确定的论题进行系统周密的剖析,考虑围绕中心论点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述,需要讲哪些方面的道理,如何加以说明。

(2)一篇评论的论题,总是作者对众多小的事实、观点,逐步加以分析,经过综合才形成的。因此要使受众接受这个论题,最好的办法是再现这个过程,先一层一层、一个一个地向受众说明这些小观点,把这些“小道理”讲清楚,然后顺着事理的逻辑加以综合,得出中心论点。这样,让受众和作者共同经历了析事明理的过程,论题就易于为受众所接受。

(3)“把道理磨碎了讲”是纵联系、横剖析的分析方法,任何一个问题,如果从纵的方面把它分为几个阶段,从横的方面把它分成几个部分或几个角度,就容易分析的细致深透。如果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