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联系学校实际,尝试给小广播电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广播评论。
【答案】示例如下:
名校导师遭遇学生荒部分博导只能招半个学生
眼下正是研究生紧急备考的日子。渴望考取清华、北大这些著名高校研究生的考生可能想不到,这些名校的一些导师已经连续多年遭遇“学生荒”。并非学校没有师资,也不是没有学生报考,只是现行学校招生的限额制度使部分导师无法招生。
博导一年的招生名额半个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今年的导师招生限额己经下达,部分博士生导师分配到的招生名额是0.5人。这意味着,这名博导要和其他导师合招一个学生,或者攒下今年的名额与来年的0.5个凑成一个。而类似情形在清华大学一些理科专业同样存在。
导师遭遇“学生荒”并非清华的个例,人民大学同样对研究生导师招生名额实行限额管理,规定每个硕士生导师每年只招收一名学生。这与一些地方高校导师每年超额招收研究生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导师多了招生计划没变
清华大学刘兵教授说,清华、北大、人大这些学校近年来师资持续增长,然而学校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却多年不变,这是导致这些学校导师遭遇“学生荒”的主要原因。并非导师不能教、不愿教,也并非学生不报考、不愿学,只是总量有限。此外,在学校的不同专业之间,导师课题经费数量直接影响招生名额,导致不同专业之间研究生招生数量失衡。
刘教授说,清华、北大的研究生导师都是国家财政支持的,学术水平一般来说也过硬。这些导师连续多年由于学生限额管理招不到学生,不能不说是国家资源的一种浪费。而要破解这一困局,需要调整当前研究生招生限额管理的体制。从单纯的计划管理的形式向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更尊重学术发展规律的方向调整。
2. 简要陈述一下我国报刊上杂文的发展历程。
【答案】我国报刊上的杂文,是随着副刊的产生而出现的。
(1)在“辛亥革命”时期,有些报刊的副刊还设有《杂文》、《杂感》等栏目。那时的杂文虽然和我们今天所说的杂文不完全一样,但也是包罗万象,说古论今,面向现实,笔锋比较犀利。特别是革命派报刊上的杂文,对当时的帝国主义侵略者、封建势力、保皇党人和媚外卖国的官吏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讽刺,发挥了有力的战斗作用。
(2)“五四”运动前后,杂文这种战斗的文体,在报刊上运用得更加普遍。如《新青年》的《随感录》、《湘江评论》的《放言》、《政治周报》的《反攻》、《向导》的《寸铁》等。都是杂文专栏。
(3)建国以后,革命作家的杂文继承了战斗杂文的传统,对有害的事物迅即给以讽刺或抨击,对新生的进步的事物给以热情支持和歌颂,成为新型的文艺性政论。
3. 社论和编辑部文章有何异同点?
【答案】(1)社论和编辑部文章的含义
①社论是代表报社、刊物或通讯社编辑部(政党机关报代表同级党委)就当前国内外重大事件、事变或问题表明立场的指导性言论。社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是新闻评论中最重要的体裁,它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针对当前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围绕党的工作重心,及时阐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措施,指出今后的任务和奋斗的方向,从而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②编辑部文章,是由社论发展来的,是比社论更有分量的、更具影响力的一种评论形式。
(2)社论和编辑部文章的相同点
①都代表编辑部发言。
②容量大,规格高,都具有权威性。
(3)社论和编辑部文章的不同点
①与社论相比较,党报的编辑部文章容量更大,规格更高,是专门就国内外政治、思想方面的重要问题或重大事件发表的政策性言论。
②在我国,编辑部文章是同级党政机关对国内外重大问题所作的理论卜和政策卜的论述,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长理论知识。撰写编辑部文章,要求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修养和理论思维能力,在所论述的内容上具有权威性。
③编辑部文章代表编辑部发言但又不同于社论,其选题的新闻依据、读者对象、采用议论方式等更多是一种新闻取向与评论表达,而非政策取向与学术表达。
④政论追求而非时评追求,也使编辑部文章与同样代表媒体编辑部的社论、特别是直接配发新闻报道的评论员文章相区别。
4. 在针贬时弊、激浊扬清方面,新闻评论有何具体作用?
【答案】新闻评论,作为议论和说理为主要特征的新闻体裁,作为论是非、说短长为基本内容的舆论工具,应该立足于对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着眼于对人们思想认识的正确引导,把弘扬新风、树立正气、兴利除弊、激浊扬清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把坚持用正确的舆论“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这由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业的性质所决定,也由新闻评论的根本功能所决定。
(1)新闻评论切中时弊,扶正祛邪,为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发挥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
各种媒介的评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读者、听众、观众和网民,成为大家公认的通向真理之路的先导,提高理性认识的良师,解开思想疙瘩的益友。
(2)我国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各种新事物、新课题、新矛盾层出不穷,新与旧、是与非、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往往呈现胶着状态,难以分辨。此时特别需要新闻评论发挥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作用,为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5. 走“进”新闻写评论有何优势? 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走“进”新闻写评论的优势
①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同时见报,时效性很强。
②报道与评论两者之间优势相互补充、观点互相支持,相得益彰。
③评论员在撰写评论的过程中,根据观点的需要,还会就某一个事实做进一步的补充、延伸采访,获得更加深刻的人生体验。
④评论员走“进”新闻写评论,既可以写得更快,也能使评论员获得更丰富、更确切、更深刻的“观点信息”,与新闻贴得更紧,从而在竞争中发挥“人无我有”的优势,应对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2)应注意的问题
①要“走得进”,要积极主动介入,参与主题的策划和确定,要敢于和善于发出自己的“声音”。
6. 如果以内容为依据,新闻评论主要有哪些品种?
【答案】新闻评论可以分为政治评论、法制评论、思想评论、经济评论、文教评论、文艺评论、军事评论、外事工作评论、国际评论以及社会问题评论等。
7. 中央电视台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一系列谈话类节目,为什么会广受欢迎?
【答案】1993年年底,中央电视台成立评论部,为电视评论的更大发展提供组织保证。中央电视台在推出“东方时空·焦点时刻”以后,从1994年4月1日起,又出台一档综合评论性专栏节目“焦点访谈”,整个栏目采用演播室主持和现场采访相结合的结构方式,使报道有着落、评论有依据,述与评相互支持,相得益彰,是典型的评论与深度的结合。中央电视台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一系列谈话节目广受欢迎,原因在于电视新闻评论除具有新闻性、思想性、群众性、科学性等共性外,还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1)多种传播符号凸显优势
电视新闻评论可以运用多种传播符号:报道词声音、同期声、字幕、照片、图表、图像等,因而可充分显“形象化评论”的特色,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评论手段更加丰富多彩。
(2)直观性带来受众面广
①电视直观性强,信息代码少,受众可不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