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13人格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自我效能感

【答案】(1)含义

所谓自我效能感,即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这是一个与罗特的预期很相近的概念。

(2)影响

①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的行为取向和情绪。如果一个人对某行为或某任务的自我效能感较高,则会情绪饱满、充满自信地去执行这种行为、完成这种任务,相反则会回避这种行为和任务。

②高自我效能感可能导致更为勤奋、忍耐、持久的努力,从而增加成功的可能性,为自我效能感带来更多积极的回报,形成良性循环;相反,低自我效能感可能带来更多的不利因素从而加剧失败,导致更低的自我效能感。

2. 行为主义

【答案】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的西方心理学流派。以华生1913年发表题为《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为诞生标志,号称西方“心理学第一势力”,在心理学领域占统治地位近半个世纪。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心理现象都是源于“刺激—反应”,强调环境的重要作用。代表人物有华生,斯金纳等。

3. 个案研究法

【答案】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4. 系统脱敏疗法

【答案】它又称为交互抑制法,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焦虑或恐怖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或恐怖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恐怖反应的目的。系统脱敏疗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

系统脱敏疗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1)放松训练:在对求治者系统脱敏治疗之前,必须教会求治者如何进行肌肉放松。

(2)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是进行系统脱敏疗法的依据和主攻方向,找出所有使求治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按照他的恐怖或焦虑的主观程度从大到小地顺次排列。

(3)分级脱敏练习:由施治者作口头描述,要求求治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想象、忍耐和适应。一般从最低等级的恐惧、焦虑事件开始,逐步达到最高等级的恐怖事件。

5. 压抑

【答案】(1)压抑是自我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因为它先于其他任何防御机制而产生,别的防御机制的运行要以它为基础。

(2)压抑是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通过它,那些会带来焦虑的观念和欲望被禁闭在本我之中,人意识不到它,焦虑自然会大大减轻。

(3)压抑有两种情况:

①是对本我中的先天本能冲动和原始欲望的压制;

②是对个人后天生活中的痛苦经验和不良欲望的压抑。

6. 情结

【答案】(1)含义

情结是精神分析理论的一种术语。荣格首先提出。指被压抑在个人潜意识中的情绪、思想、知觉和记忆的群集。常以某些具有意义的个人为核心,如父亲或母亲;或以某些有意义的对象为核心,如金钱。

(2)作用及影响

具有磁性作用,可使许多有关的经验附着于其上,具有强大的能量,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极大影响。荣格认为,人人都有情结,只是在内容、数量、强度和来源等方面不同。

7. 害羞气质

【答案】卡刚和莫斯(Kagan&Moss)发现了一种与感觉寻求倾向不同的气质特点,即面对陌生人或陌生情境的害羞或抑制的行为风格。具有这种气质的孩了在面临一个新情境时,总是小心翼翼,被动与退缩。在面对陌生人时,这种孩子的典型行为是把头调转过去,避开陌生人的视线,把自己的脸躲藏在父母的背后。

8. 人格智力

【答案】人格智力即人格智能,是通过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环境,调整和控制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来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它包括自我统合能力、人际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活动的能力。

9. 存在

【答案】哲学范畴。与“思维”、“意识”相对,是物质的同义词。

(1)指客观世界、物质、自然、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等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2)也指人的具体存在,即作为意志或行动主体的个人存在。个人存在具有意识性、自由选择性、动态性,以及与非存在的统一性等特点。

10.能量中性化

【答案】能量中性化是指把本能的能量改变成非本能模式的过程。哈特曼认为,自我结构一

经形成,中性化过程也就产生了。如三个月的婴儿,就可以把饥饿的本能驱力转变为召唤母亲的哭声,这一过程就体现了中性化。这样,经过中性化的能量就成为不带有本能痕迹的纯粹的中性能量,被自我随时、自由地支配使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自我的独立性。

11.防御机制

【答案】(1)含义

防御机制是为了减轻或消除人格内部的冲突,降低或避免焦虑,以保持人格的完整和统一,自我创造了许多保护性的机制,弗洛伊德称之为自我防御机制。

(2)共同点

弗洛伊德认为,几乎所有的自我防御机制都有两个共同点:

①它们是无意识的,即说人总是不知不觉地、无意识地采用它们。

②它们往往否定、歪曲或虚构实际情况,具有与现实相脱离的特性。

12.促成条件

【答案】(1)含义

皮特森和塞里格曼指出,美德和个人品质的形成有其适当的环境条件,这就是所谓的促成条件。这些条件让人们在特定的情境下能够展现相应的个人品质,并有助于培养美德。

(2)内容

促成条件包括:

①有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

②可以获得支持、有统一意见的家庭;

③使人有安全感的邻居和学校;

④稳定且具有民主精神的政策;

⑤在核心家庭中或其外有可以信赖的人、角色榜样、可以得到支持的同伴。

13.ERG 理论

【答案】美国耶鲁大学的克雷顿·奥尔德弗在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接近实际经验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奥尔德弗认为,人们共存在3种核心的需要,即生存的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和成长发展的需要,因而这一理论被称为ERG 理论。

14.生物测量

【答案】在人格研究中,运用生物测量通常有三种方式:

(1)第一种是作为其他主要测量方法的补充。

(2)第二种方式是在假说结构中检验自我报告、行为与生理测量之间的联系。

(3)第三种运用生物测量的方式是作为自变量(预测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