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人格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个人品质

【答案】个人品质是可以用来获得美德的、稍微具体化的个性特质。在价值一行为分类体系中所包含的个人品质中,积极的个人特征必须符合以下标准:

(1)是特质的;(2)有助于实现优质生活的;(3)符合道德价值的;(4)不贬低他人的;(5)能够得到公众社会肯定的;(6)社会角色榜样所体现的、具有高度价值意义的;(7)杰出成就者所具有的、之所以能够出类拔萃的特征。

除了上面的标准,还有其他的标准来衡量积极的个人品质:

(1)即小能用具有积极的价值意义的标准来表示其对立面;

(2)天分和能力(比如智力)及不具有文化普遍性(比如整洁、宽容、节俭)的一些积极个人品质,由于并非所有的文化都赋予它们同等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它们不属于此系统;

(3)每一个美德集合中的品质都是相似的,因为它们都和核心美德有关,但又各不相同,因为它们都涉及某一核心美德。

2. 健康人格

【答案】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健康人格观:

(1)他们都是从成熟健康的成人,甚至是杰出人士的研究中归纳出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

(2)他们都强调了健康人格的内部协调和统一性;

(3)他们都列举了健康人格的一系列特征,但其本质特征是个体与自己本性的协调统一,即按照自我实现倾向去体验和生活;

(4)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人与自己自然本性的和谐统一有其合理性,但对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有所忽视。

3. 气质

【答案】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孩子刚一落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有的孩子爱哭好动,有的孩子平稳安静。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

4. 负强化

【答案】在建立操作反应时,如果撤去某一刺激物,有机体的反应概率增加,那么该刺激物就是这一反应的负强化物,收回批评、停止打骂、取消个体参加某种讨厌的活动的义务等,都是

在对上述行为或个性品质进行负强化。

5. 人格统合

【答案】自我和谐统合的健康人格理论认为统合是人格的本质特征。人格统合包含月个方面的统合:即自我内部的统合、自我与社会的统合以及自我与自己实践活动的统合。

6. 基本焦虑

【答案】(1)含义

基本焦虑是霍妮人格理论术语。指因安全感受到干扰或破坏,儿童感到处于充满敌意的孤独、恐惧与无助的痛苦状态。

(2)分类

有两种:安全需要和满足需要。其满足完全依赖父母。若父母给予子女爱和温暖,或使子女体验到父母真正的爱和关怀,子女的人格即得到正常发展;若父母对子女冷漠、歧视甚至虐待,或子女未感受到父母的爱,儿童的安全感即受挫,其人格会向神经症方向发展。

7. 自我概念

【答案】个体对作为一个整体的自己的意识和体验相对稳定的观念系统。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1)从过程看,具有认知、情感、意志的三种形式,包含自我认知、

(2)从内容看,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8. 常规研究法

【答案】常规研究法着重探讨奥尔波特所说的“共同特质”。共同特质的研究者们对所有被试的自尊、焦虑、智力等方面进行过测量和比较,发现几乎所有被试的人格的特征都可沿着这些维度加以描述。这种研究类型为探讨特质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较为重要的信息。

9. 特质论

【答案】(1)特质论是现代西方人格构成的一种主要理论,由奥尔波特首先提出。认为人格由许多特质要素构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最小单位,是激发与指导个体的各种反应的恒常的心理结构。

(2)有关领导研究的早期理论。认为一个领导者在人格特质上与被领导者有所差异,这种人格特质是由先天的遗传决定的因素。

10.根源特质

【答案】一译“潜源特质”。R ·B ·卡特尔人格理论术语。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内部特质,人格结构最重要的部分。

根源特质与表面特质的区别在于:

(1)表面特质由一个或多个根源特质引起,一个根源特质可影响几个表面特质。

(2)其表现为表面特质。对人格测验加以因素分析可获得表面特质,进一步分析表面特质可获得根源特质。准确识别控制行为的根源特质能较好地预测个体行为。

11.移置作用

【答案】(1)含义

移置作用也是弗洛伊德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当某一内驱力的降低受到挫折时,它不会自行消失,或者是被压抑,或者是以伪装的形式出现,并要求得到满足,后者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移置作用。

(2)形式

①替代,即以其他不具危险性的对象代替原来的导致挫折的对象;

②升华,即将力比多投放到社会接受和赞同的创造性活动中去并要求获得成功。

多拉德和米勒以实验来证实了移置作用的发生。

12.行为遗传学

【答案】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它的理论基础有生物学、遗传学和心理学等相关学科。该学科主要探讨天性(遗传)与教养(环境)之争的问题。运用综合遗传学和心理学的方法,从心理的遗传基础角度对个体身心的发展与变化进行系统解释的一门交叉学科。着重研究遗传与行为间的关系,涉及遗传学分析及对物种行为表现的整个范围进行科学分析的大量技术。

13.经典条件反射

【答案】经典条件反射是巴甫洛夫以狗作为实验对象而发现的一种行为规律,它揭示了一个原本不能引起特定行为反应的无关刺激是如何通过学习变成能够引起反应的信号刺激的。巴甫洛夫发现:当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而只听到铃声则不会引起分泌唾液,这是本能的非条件反射,不学自会;但如果每次给狗吃食物之前或同时都让它听到铃声,那么狗就学会一听到铃声就开始分泌唾液,即通过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铃声这种无关刺激也能引起特定的行为反应,铃声具有了信号意义。可见,狗通过经典条件反射机制能够学会对一些具有信号意义的刺激做出应答性行为来适应环境。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又称为信号系统学说。

14.个体潜意识

【答案】(1)含义

个体潜意识是荣格人格理论的一种术语。与意识、集体潜意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起构成人格(或精神)的三个层次。为潜意识的表层,包括来自个人的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阈下知觉和被压抑的经验。根植于潜意识深层的集体潜意识,与意识层相联系。若能量足够,可回到意识层。

(2)构成

荣格通过字词联想实验发现其主要由具有情绪色彩的一组组观念群,即各种情结构成,如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