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人格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自由联想
【答案】(1)含义
自由联想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指联想实验的一种形式。实验时,先给被试呈现一个刺激词,要求其一看见刺激词就将所想到的立刻说出来,不管它是什么东西、属于什么性质。
(2)形式
自由联想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l )不连续的自由联想,只要求被试尽快说出当时头脑中浮现的第一个词或事实;
(2)连续的自由联想,指主试呈现一个刺激词时,要求被试根据自己联想到的词或事实不断联想下去,尽可能快地以一系列的单词或事实作出反应。这时,被试要把前一个联想的反应词或事实,作为下一个联想的刺激。如呈现刺激词“牛”时,被试的反应可能是:羊—马—马车—汽车—火车—飞机等等。
2. 阴影
【答案】阴影是分析心理学的一种术语。代表与个体同性别的原型,影响个体与其同性别人的关系。荣格认为,这是人格中最黑暗、最深入的部分,比任何其他原型都更多地容纳人最基本的动物性,很可能是一切原型中最强大最危险的,是人身上所有最好和最坏的东西的发源地。
3. 人格智力
【答案】人格智力即人格智能,是通过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环境,调整和控制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来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它包括自我统合能力、人际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活动的能力。
4. 价值条件
【答案】(1)含义:他人或自己对具体行为的评价被称为价值条件,即给予积极或消极评价的条件。
(2)影响:价值条件能广泛影响一个人的人格发展,它们会替代、干预机体的评价过程,从而阻止一个人自我实现倾向的自由发挥,阻碍他的健康成长。
5. 前科学理论
【答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会接触与经验到人格心理现象,基于对人格现象的经验或实践,人们会对这些人格现象进行各种解释或猜想,这就形成了各种前科学的人格理论。人们关于人格问题的不同理解或多或少是来自于自己的日常经验,是对日常经验的某种抽象。我们可以把
这种抽象称为日常理论,或前科学理论。前科学理论和科学理论的共同基础是抽象或从有限的经验中作出概括。
前科学的人格理论大致包括三种情况:
其一是历史上的哲学家与思想家们通过思辨所获得的关于人格的理论与观念;
其二是某些江湖术士、算命看相者对人格心理现象的有关思考与总结;
其三是普通老百姓对人格心理现象的抽象与猜想,比较集中地体现在有关人格的各种谚语中。
6. 本我
【答案】本我亦称“享乐自我”。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术语。该词源于拉丁文id (音译为“伊底”),其本义同英文“it ”。是指人格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其中蕴藏人性中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行动,具有强大的非理性的心理能量。本我遵循快乐原则,一味追求满足,是人格深层的基础和一切活动的内驱力。本我与自我、超我共同构成个体的人格。
本我能量发泄和寻求满足的途径:
(1)借助反射活动和愿望满足释放能量;
(2)屈服于自我的影响,使能量接受自我的约束,以迂回的方式得到满足。
7. 操作性条件反射
【答案】即操作性条件作用,亦称“R 型条件作用”、“反应型条件作用”、“工具性条件作用”。是学习方式的一种,与“经典条件作用”相对。在一定情境中,个体的某种反应强度的变化受其反应结果控制的条件反应。即由个体的操作行为而形成的条件作用。在操作条件作用中,强化物只有在条件反应出现以后才出现,强化决定于反应。最早由斯金纳研究,也指他设计的实验程序与方法。斯金纳称为反应型条件作用,认为它只限于骨骼肌行为,以区别于刺激型条件作用只限于自主反应。
8. 自我概念
【答案】个体对作为一个整体的自己的意识和体验相对稳定的观念系统。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1)从过程看,具有认知、情感、意志的三种形式,包含自我认知、
(2)从内容看,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9. 孤独感
【答案】(1)含义
孤单寂寞的消极情感体验。有此情感体验者对人际关系有一种不现实的看法:要么高估他人而贬低自己,要么贬低他人而过分抬高自己。
(2)形成
埃里克森认为,这是个体心理社会性发展的第六个阶段,即亲密对孤独阶段(18岁~24岁)可能形成的消极品质。
10.习惯族系等级
【答案】如果一个线索导致一个反应,这个反应又能导致强化作用,线索与反应之间的联系就会加强,最后则会形成牢固的习惯。在习惯的形成过程中,一种线索可能会同时引起多种反应,其中某些反应可能是最能够导致内驱力降低的,它们是优先反应,而另一些则只有当那些优先反应被阻碍时才得以被选择表现出来。根据这些不同反应发生的概率,可以组成一个习惯族系等级。
11.积极人格
【答案】在价值一行为分类体系所包含的个人品质中,积极的个人特征必须符合以下标准:
(1)是特质的;(2)有助于实现优质生活的;(3)符合道德价值的;(4)不贬低他人的;(5)能够得到公众社会肯定的;(6)社会角色榜样所体现的、具有高度价值意义的;(7)杰出成就者所具有的、之所以能够出类拔萃的特征。
12.特质的因素分析法
【答案】(1)因素分析的基本要点是相关的概念。假如两种事物有一定的联系,如身高与体重,如果当身高增加时,体重也会增加,那么两者是相关的。
(2)两种变量一起变化的趋势越大,它们之间的相关就越大,其关系在统计上以相关系数来表示。相关系数最大为+1.00,最小为-1.00。正相关表明两种变量的变动方向相同,负相关表明两种变量的变动方向相反,零相关则表明两者的变动毫无相互关系。
(3)根据测验之间的相关可以提出这样的假设:①两个测验所测的若为相同的东西,则必须有较高的相关;②两个测验相关程度表明所测的两种内容的类似程度。
1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答案】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又称无情型人格障碍或社会性病态,是表现出高度攻击性,缺乏羞惭感,不能从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等的人格特征。
14.超前的交互作用
【答案】一个人主动地选择或建构自己所适宜的环境,而这种环境反过来又进一步塑造其人格,这被称为“超前的交互作用”(proactive interaction)。例如,一个攻击性比较强的孩了常常会选择易于发泄攻击性的地方,如游戏机房和打架闹事的地方,而不愿意独自一人待在家里。这种环境反过来又会强化和维持其攻击性的特点。如果家长不容许他外出打架,那么,他可能创造条件,如把小伙伴们邀请到家中玩耍,主动地促进有利于攻击性发展的环境。
15.主题统觉测验
【答案】(1)应用范围
投射性人格测量工具。美国心理学家默里与C.D. 摩尔根1935年编制。主要用于临床诊断和动机研究,以探寻个体潜意识的思维和幻想。被试通过自由陈述,会将内心情结无意中投注在所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