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随着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学中愈发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分别针对新课改做出尝试,摸索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榆林中学基于建构主义和诱思探究等理论也提出“支架探究教学法”,该教学法自2010年开始施行以来,已取得一定成绩。“支架探究教学法”的几大核心环节都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完成知识构建。本文试图在研究学习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三年多的教学实践与体会,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问卷进行综合分析,对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有益的探索和考察。
本文在理论方面,阐述了“支架探究教学法”的相关概念,梳理了以“支架探究教学法”为例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相关理论以及研究现状,探讨了中学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概括了地理课堂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特点及原则,并提出了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学生与问题情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解决问题情境时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本文在实践方面,通过对榆林中学10名地理教师,43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师生关系,也增强了教学效果,但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存在创设难、创设效果有时不理想的问题,学生也存在担心创设问题情境会耽误教学时间的顾虑。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是因为教师未能掌握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不能很好的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出合适的问题情境。
针对此现象,本文在归纳的基础上设计了带有学校特色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在提出的教学模式框架设计中共提出10种利用问题情境导入的方法、5种利用问题情境攻破知识点的方法以及5种利用问题情境课后拓展思维的方法,并辅以大量教学实例验证,结合实践提出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新课导入和攻克知识点的实施建议。
该项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在于以榆林中学“支架探究教学”为例,探讨了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在归纳的基础上试着提出了在导入、攻破知识点和课后延伸环节创设问题情境的模式,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