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公共关系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组织危机的特点。
【答案】组织危机一般具有普遍性、突发性和严重性的特点。
(1)普遍性。危机的普遍性是指任何能出错的都会出错,这是危机的法则。据调查,89%的企业领导人认为“企业发生危机如同死亡和税收一样,是不可避免的”。也有人说,危机是趁你不注意时积累的灾难。因此,危机普遍性的特点告诫人们必须防患于未然,要做好危机预防、危机预警,做到居安思危。
(2)突发性。危机的突发性是指危机的发生在时间上和征象上往往是不可预见的,或不可完全预见的。如有的组织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知道消费者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问题,但究竟何时何地何人会发生,却不得而知,不可预见。可谓“已知的未知”。
(3)严重性。危机的严重性是指出现危机对组织的形象、信誉、公众关系的影响是很大的,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
2. 简述文字及其传播的特点。
【答案】文字及其传播有如下一些不同于口语传播的特点:
(1)文字作品的制作和理解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文字功夫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文字传播的效果,传播者和接受者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理解水平。
(2)文字传播比口语传播更为单一和准确。书面文字本身只能象征符号,在表情达意上比较单一。但正因为文字传播的单一性,它比口语表达往往更准确,这尤其表现在数学语言符号的运用上。因此可以说,文字传播在理性思维的表达上要优于口语传播。
(3)文字记录不仅可以长期保存,而且具有认证性和正规性。文字不仅可以记录下来,保存起来,而且具有认证性,具有正式认可的价值。与口语传播相比,文字传播更具正规性,但缺少即时反馈的长处,其保存期越长,反馈效果就越差。
(4)文字材料在传播上的独特优势,有时还体现在人们对书面语的某种崇拜上。研究发现,人们在谈判时,较易接受事先起草好的条款; 在口头承诺与书面保证之间,人们更容易相信白纸黑字的书面材料。
3. 简述当今环境变化的特征。
【答案】当今公共关系所面临的变化,其速度之快、规模之大、程序之乱、隐含的危机之深,己经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这种变化对关系的变化管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理解了我们身处的环境变化的现代特征,才有可能把握好关系的变化管理的钥匙。当今的环境变化有四
个现代特征:
(1)变化的超常速度
①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手段,高速管理是在变幻莫测、混乱无序的现代市场环境中,以信息和通讯为工具,实现组织(企业)的最佳整合、协调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创造质量最高的产品和服务,以最快的速度占领市场,从而获得组织(企业)的持续增长和竟争优势。
②作为“关系管理”的公共关系特别地注重变化的超常速度在“个体”思维和行为方面的表现。组织、公众和传播方式(交流、沟通、劝说)日新月异的变化最初都是反映在“个体”上的,包括组织某领导人的决策变化、公众代表人物的态度变化、交流沟通劝说的手段变化。一个职业公关人员只有注意到了最先在“个体”上表现出来的变化,才能准确把握整体的、全局的、大过程的变化。
(2)要关注变化的超常规模
由于信息和通讯技术即关系技术的发展,世界早己连成一片。信息和通讯革命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其超地域性、超国界性和超制度性。2008年3月发生在我国西藏的暴乱事件,也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再加上别有用心的西方媒体的炒作,我们在处理这一公关危机时就受到了“变化的超常规模”的挑战。别有用心者所散布的谣言,就像黑客们制造的电脑病毒,一天之内可以殃及全世界千万个电脑使用者。这真是牵一发而动全球,公关人员对此必须牢记在心。
(3)要看到变化的无序
包括公关市场在内的当今市场之混乱无序是相对于昔日市场的稳定和按部就班而言的。混乱无序是市场的表象,表象背后总有规律可循。变化的无序正是体现在各各相异的“个体”身上的。只有看到了个体身上的无序和变幻莫测,而后才能看到现象背后的规律、看到整体的走势。
(4)变化中隐含的危机
所有的变化都是对常规的挑战、对平衡的暂时破坏,所以其中隐含的危机是不言而喻的。当前的环境变化,由于其速度快、规模大、秩序乱,所以隐含的危机常常更大。当今世界变化的上述特性使得人们对变化的表象和实质都难以把握了。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的局面对一个敏感的职业公关人员来说是个极好的“表现”机会。变化,最重要的个体关系的变化,可能是最难得的成功机会的到来。
4. 公共关系注重社会效益的表现。
【答案】公共关系活动是通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沟通来获得相互了解与适应的,这种相互了解与适应既以社会的首肯和支持为条件,又以社会在更高境界的和谐和进步为结果。因此组织、公众、社会三者密不可分,而组织效益、公众效应、社会效益也是互补互惠的。鉴于此种认识,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行业、一门学科自诞生之日起,就十分注重社会效益。
(1)社会效益是社会组织与公众根本利益的总和
社会效益,既包括了组织的自身利益,也包括了社会公众的利益,它是这两者根本利益的总和。社会效益是对整个社会而言的,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社会中的组织与公众相互间关系错
综复杂、互有依赖。他们彼此的利益也会相互影响、休戚相关。单个利益固然需要重视、维护,但它始终只能以社会综合利益为前提,受其制约与规范。
社会整体综合利益的内容有许多力一面,最基本的是要让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分享到社会整体发展与进步所带来的益处
(2)公共关系既对自身组织负责,也对公众负责
公共关系既然以社会效益为基本职业准则,就必然地小仅要对组织自身负责,也要对公众负责。
①公共关系对组织负责包括三层含义
a. 对组织基本任务完成的关切。
b. 对由组织行为引起的社会效益问题的关切。
c. 对与组织利益无关的社会公益活动的关切。
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各在小同的层面、视角论述了公共关系对组织担负的责任,它们相互关联,各有侧重,只有将这三方面的下作都做好了,公共关系对组织负责才能说落到实处了。
5. 简述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答案】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关系活动现象及其内在规律。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和学科研究的需要,公共关系学同其他应用性学科一样,可分公共关系理论、公共关系应用和公共关系史三大块。
(1)公共关系理论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部分。
①宏观理论部分主要考察公共关系在现代公众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发挥公共关系在现代公众社会中的作用,尤其要研究市场经济和近年来勃兴的关系经济与公共关系的姻缘联系和相互促进作用。
②微观理论部分主要对公共关系的三个构成要素和三个基本类型进行分别的学科考察和综合概念阐述。公共关系的三个构成要素是社会组织、公众和传播活动。
(2)公共关系应用是公共关系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如何确定公共关系目标,如何收集和处理信息,如何制定工作程序和工作计划,如何组织各种规模的交流、沟通、劝说活动,如何评价活动结果,以及如何筹划公关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及公共关系机构的建设等。
③公共关系史的研究主要应以公共关系自身的历史变迁和发展作为主要内容。但是,任何历史都不是无缘无故地发生的,历史都有着自身的发展空间和环境。研究公共关系发展史必须同研究公共关系发生、发展和变迁的环境结合起来,换句话说,对公共关系史的深度研究将离不开对公众社会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乃至宗教背景的考察和思考。
6. 简述职业公共关系的两种类型。
【答案】职业公共关系一般说来都是为组织服务的,但也有为特定的组织服务的以及没有固定的服务对象的。按服务对象的确定和不确定,可把职业公关分为两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