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公共关系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社会公众人物在开展公关活动时应注意什么?

【答案】与其他主体公共关系相比,社会公众人物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他们在具体开展自身的公共关系活动时,应经常告诫自己做好以下几点:

(1)要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公众人物不仅仍要做好本职工作,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应争取多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如扶助孤老事业、挽救失足青年、资助失学儿童等,他们的社会声望将有助于社会公益活动的推进。

(2)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注意维护自己的形象。社会公众人物应该十分珍惜自己的名望,不要娇惯自己,更不可自恃特殊而骄横跋启,切忌闹出罢演、漏税、做假广告之类的风波,而要时时刻刻做遵纪守法的楷模、待人接物的表率。

(3)要善于与媒体打交道。补会公众人物的成功离不开媒体的宣传以至炒作,但弄得不好,媒体也可能搞得你灰头土脸、名誉扫地。如2000年8月,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小布什在一次集会上悄悄骂了某记者一句,结果遭到媒体铺天盖地的批评,民意支持率也骤然下降。因此,在尊重事实、烙守新闻规范的前提下,社会公众人物应积极配合媒体的采访、报道,以更好地传播有关信息及塑造美好形象。

2. 公共关系要满足公众的哪些需求?

【答案】公共关系要使其工作对象一一公众在信息传播中产生合作行为,那就必须把满足人的需求作为一个基本准则。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应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出发点,特别应立足于满足公众的各种心理需求。

(1)满足公众的知晓需求

①知晓需求是指人们了解周围事物真相的要求。人们的知晓需求表现为意欲真实、客观、公正地了解事物真相。这一点正好与公共关系所主张的“为谋取有关公众的理解和合作而从事的一种交流、沟通、劝说活动”基本一致。

②从科学的经营角度来看,尽可能满足公众的知晓心理需求是十分有益于组织的。因为组织将有关事物的真相传播给公众,这不但可以满足他们的知晓心理需求,而且能够增加他们对组织的信赖度和亲近感,从而促使他们有可能成为组织的长期、稳定的公众。

③组织公共关系在开展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如何切实地满足公众的知晓心理需求,力争做到“百问不厌、有问必答”,而且是如实传播,实事求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公众的赞誉和尊重。

(2)尊重公众独立自主的人格需求

公共关系是专门代表组织与其公众打交道的一项工作,说到底他们是要与各种各样的具体的

人打交道的。因此,从本组织的形象与效益出发,也出于职业道德和对公众负责的考虑,他们在工作中理应满足公众独立自主的人格需求。

在代表组织与公众打交道的过程中,对公众独立自主的人格需求的工作做得过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效果的好坏。包括职业公关人员在内的组织员工如果能时时处处为公众着想,十分注意以礼待人,并一视同仁,童史无欺,又能虚心征求与听取公众意见,尊重公众的选择及风俗习惯,不强人所难,不夺人所好,那么他们必将获得公众的赞誉,组织形象也一定会在公众心目中获得肯定和提高。

(3)满足公众小断转移、升华的精神需求

与人们对物质产品有不断提高的需求一样,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还会不断在心理上向更高层次转移或者升华。精神需求常被视为比物质需求更为高级。当人们的精神需求一旦获得满足后,其精神面貌往往会产生质的变化。一般认为,这种质的变化会对人的行为表现起着积极的、富于生气的影响和作用。只要有益于公众的身心健康、有益于激发更高的工作热情,又不危及他人安全或损害他人利益,那么公关职业人员就应该想方设法地协助组织的管理层或职能部门,尽可能去满足公众的精神需求。

3. 简述公共关系的作用。

【答案】公共关系有如下作用:

(1)监测作用

公共关系的监测作用是通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反馈来发挥的,其实质是对信息资源的一种有利有理的运用。公共关系的监测作用体现在对内监视和对外监测两个方面.

①对内监测作用。对内监测是指对主体即组织自身而言的。它是通过不断的信息采集、处理和反馈,通过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细微变化的把握,来对组织运行状态和组织目标实现的可行性进行监测的。公共关系的对内监测作用是通过控制论的反馈原理来实现的。

②对外监测作用。对外监测是指对公共关系的客体即公众对组织的行为或态度的监测。这种监测必须通过各种信息传播媒介,及时掌握与自身组织有关的各种信息及其走向,以监视和预测公众的态度及其行为变化趋势。

(2)凝聚作用

公共关系的凝聚作用是对组织内部而言的。公共关系是一门“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艺术,因此,它必然有凝聚作用。

(3)调节作用

这种调节作用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是对各种日常摩擦的调节。任何组织在其运行过程中都必然会产生各种摩擦,公共关系的调节作用具有减少这类摩擦系数的成效,就像“感情互动”、“上下对话”、“礼貌待人”等公共关系部门组织的专门活动,能直接减少和避免矛盾的发生,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②公共关系的这种调节功能不仅表现在预先调节上,也可以体现在摩擦或纠纷发生之后。它能及时地防止矛盾的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摩擦或纠纷给组织带来的危害。

(4)应变作用

①组织因自身原因形象受损或与公众的关系出现问题。为改变此种不良状况,公共关系就要发挥其应变作用。

②组织因外部原因形象受损或与公众的关系出现问题。为改变这种不利于组织的状况,公共关系就要发挥其抵御作用。

4. 简述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

【答案】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从大的力一面说,包括组织形象调查、社会环境调查和公共关系活动效果调查。

(1)组织形象调查

组织形象是社会公众对组织综合认识后形成的一种总体评价,是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①组织自我期望形象调查。组织自我期望形象调查是指一个组织自己所期望达到的形象目标,它是一个组织开展公关活动的内在动力和方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a. 了解组织决策层的目标和期望。

b. 调查组织员工的期待和评价。

c. 分析组织的现状和基本条件。

②组织实际形象调查。在开展对组织自我期望形象调查的同时,要犷解外部公众对组织形象的评价,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了解了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实际形象,才能比较两者差距,才能更进一步了解公众对组织形象的期望。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a. 公众分布分析。

b. 形象地位测量。

c. 形象因素分析。

③寻找组织形象差距。就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两者的“形象差距”,这就是制定公共关系目标的前提。如何通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去弥补或缩小这种差距,便形成公共关系目标了。

(2)社会环境调查

公共关系工作目标还包含着如何使组织与它所处的环境达到一种和谐的氛围,从环境的动态发展中不断地把握对组织有利的机会和不利的威胁,使组织与环境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以求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为此还要广泛收集一切同组织有关的社会环境信息。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点:

①调查分析与本组织有关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和社会思潮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②调查与组织有关的政府机构、法律部门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及变化趋势。 ③通过调查了解传播媒体的舆论导向、传播偏好、传播效果等情况。

④调查与组织有关的各类公众信息。组织面临的公众是多种多样,既有组织又有个人,既有政府也有企事业单位,既有顾客、合作伙伴又有竞争对手和传播媒体等。掌握各类公众的基本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