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用途管制规则
【答案】土地用途管制规则是在划分土地利用区,明确各区的土地用途的基础上土地使用和用途变更做出的限制、许可或限制性许可的条款,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直接依据。包括农地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林地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城镇建设区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则、乡村建设区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工矿建设用地区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则、自然保护区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则、专用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
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答案】土地开发整理,是指运用财政专项资金,对农村宜农未利用土地、废弃地等进行开垦,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行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指投资主体明确、独立核算、按照一定的程序独立运行,对未利用土地、废弃地或己利用土地实施开发整理的投资项目。
3. 基本农田保护区
【答案】基本农田保护区就是指划定的基本农田区域,基木农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基本农田是指农田资源,即直接或间接、当前或潜在用于生产基本农产品土地的总称,它包括当前适合条件的耕地和潜在适合条件的林、草地,用于农业生产的沟渠、田间道路等农田建筑物所占用的土地,也包括宜农荒地。狭义的基本农田是指当前耕地的一部分,是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4. 生态经济学原理
【答案】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由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复合而成的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学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交义科学。它是从生态学和经济学角度出发,研究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为研究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经济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5. 公路用地规划
【答案】公路用地规划是指依据道路在地面上的位置及其形状和尺寸,依据交通运输任务、车辆行驶要求和沿线地形地质条件,按快速、经济和安全的原则,在规定的控制点(必经的地点)之间选定路线的布局并设定其位置,确定路线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的各项几何要素,进行道路的平面和立体交叉设计等。
6. 土地保护
【答案】土地保护是指对已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各类土地资源用途、范围(面积)、布局,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办法、规章实行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管理与保护,确保各类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永续利用。土地保护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土地退化,保证土地永续利用,小断提高土地生产力。所采取的措施包括生物和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包括营造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等; 工程措施包括兴修水平梯田、}厉洪沟和排水沟等。
二、简答题
7. 土地利用分区的方法有哪些? 如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土地用途分区中?
【答案】我国土地利用分区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叠图法
叠图法是指将同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各部门的土地利用规划图等图件叠加,基本一致
的图斑形成的封闭图斑即为有一定土地用途的图斑,若图斑面积小于最小上图面积则应进行归并。
具体做法是:根据各有关部门已有的图件资料,在对各种图件整理、核实的基础上,将它们依次叠加在一起,对原有的各种分区界线的套合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将全部重叠或基本重叠的界线可直接作为土地利用分区的界线,不重叠部分则要分析这些土地的主要用途是什么,这种用途与周围哪个区的土地用途一样或更相近,就划归到哪个区。
(2)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指在对各种有关土地方面的资料和规划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根据土地所处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状况及土地利用条件,将土地性能相对一致、土地利用状况相近的图斑组合到一起,划分出多个分区单元,或以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图斑作为分区单元。然后,组织土地、城建、交通、农业、林业、牧业、水利、煤炭、电力、化工等部门的专家对备个单元的土地及环境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用途的要求,结合土地的适宜性评价结果,专家凭借对土地利用状况研究积累的经验,对每个单元的用途提出自己的意见,技术人员汇总各个专家的建议,得出不同土地单元的土地用途。
(3)指标法
本方法的具体过程为:第一步,收集资料,分析整理资料,利用现有资料,划分分区单兀。第二步,选取指标,赋予权重,计算分区参数。指标的选择分两类,一类为土地利用结构指标; 另一类为土地评价的质量指标。选择指标的基本原则是:指标要有代表性,能较好反映区域土地利用特点; 要有稳定性,能反映土地的固有性能。权重指某一指标在与各个指标相比较后所占有的权利,权利越大,所占的权重一也越大。权重分别确定后,把上述两类指标参数按其权重对应相加,即计算出某一土地单元的参数。第三步,对计算的分类参数进行归类,划区,形成用途区。照此计算方法,可以进行多指标类推。参与的指标越多,计算就越复杂,分区的结果准确性就越高。
(4)聚类分析法
,即把一些相似程度较大的指标这是一种定量的分区方法。本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物以类聚”
集合为一类。由于影响土地用途差异的因素较多,并且这些因素在空间上都是渐变的,用任一所谓的“主导”因素都难以测划系统内纷繁复杂的现象,对一些多宜性土地难以确定分区界线,常有一定的随意性。将聚类分析法用于土地用途分区,把众多的指标糯合在一起,还可以将主导因素给较大的权重,做到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提高了分区的科学性。
8. 比较英、美、德、日、加拿大等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有何异同。
【答案】(1)不同之处
①英国规划体系包括四个层次的规划,即国家级规划、区域性规划、郡级规划和区级规划。 地规划机构分为三级。中央级的土地规划由环境部来负责; 地区级的土地规划由地区议会代表地方当局负责; 地方级的土地规划由郡县政府准备结构规划,并提出未来发展的总体结构或框架。规划工作的行政管理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
②美国基本上没有制定统一的国家级土地利用规划,也不强求各级政府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各州一般没有具体详细的土地利用规划,但基本上都有交通规划特别是高速公路和公路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等。少数州还有全州的土地利用方针或规划政策,并将此作为全州各县应当遵守的土地利用规划政策,以此来审批各县土地利用规划。
美国的规划与土地利用管理,地方政府拥有绝对的权力,州政府以立法、法案或州宪法等多种方式授权于地方政府。而一些关键地区则由州政府与地方政府协商管理,联邦政府不直接参与地方政府的规划与土地利用管理工作。
③德国分三级政府,即联邦政府、州政府、市级政府。其规划体系的特点是“强大的法律规范加上分散化的决策机制”。
联邦政府对规划的组织实施进行宏观管理,对州与州之间规划组织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州和市的政府对规划的组织实施进行领导和监督,州市级政府的规划主管机关,组织好本州市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地区、县、乡政府和规划联合会直接组织规划的实施。
④日本于1974年制定《国土利用计划法》,其内容主要包括五部分:
a. 制定国土利用计划;
b. 制定土地利用基本计划;
c. 管制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的限制;
d. 全国土地交易申报劝告制度;
e. 关于闲置土地的措施等。
日本的土地利用计划体系包括国土综合开发计划、国土利用计划、土地利用基本计划和部门土地利用计划几大类。
⑤加拿大土地利用规划分为省级规划、区域规划及行政地区规划。省级规划对区域规划提出政策指导。区域规划对地区规划提出政策指导和指定一些面积的利用方式。地区规划的主旨是为自然资源部各项计划确定适当的土地和水域面积。加拿大是四级政府管理体制的国家,即联邦政府、省政府、地区级市政府和县级市政府。一般来讲,联邦政府没有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职能。省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制定规划政策及作为下级政府编制总体规划方案的审批机关。土地利用规划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