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736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综合之组织行为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什么是角色? 群体中的角色表现有哪几种?

【答案】角色是指每一成员在群体中所表现出的自己特定的行为模式。群体成员有三种典型的角色表现,即自我中心角色、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

(1)自我中心角色

自我中心角色是指成员处处为自己着想,只关心自己。这类人包括:

①阻碍者。指那些总是在群体通往目标的道路上设置障碍的人;

②寻求认可者。指那些努力表现个人的成绩,以引起群体注意的人;

③支配者。这类人试图驾驭别人,操纵所有事务,也不顾及对群体会产生什么影响;

④逃避者。这类人对群体漠不关心,似乎自己与群体毫无关系,不做贡献; 等等。研究表明,这些角色表现对群体绩效带来消极作用,造成绩效下降。

(2)任务角色

任务角色的表现有:

①建议者。指那些给群体提建议、出谋划策的人;

②信息加工者。指为群体收集有用信息的人;

③总结者。指为群体整理、综合有关信息,为群体目标服务的人;

④评价者。帮助群体检验有关方案、筛选最佳决策的人。

(3)维护角色

维护角色的表现有:

①鼓励者。指热心赞赏他人对群体的贡献的人;

②协调者。指解决群体内冲突的人;

③折中者。协调不同意见,帮助群体成员制定大家都能接受的中庸决策的人;

④监督者。指保证每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鼓动寡言的人,而压制支配者。

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都起积极作用。每一个群体不仅要完成任务,而且要始终维持自己的整体。而成员的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的作用正是为达到这两个目的的。研究发现,在任务角色、维护角色和群体绩效之问有正比关系。

2. 应该如何减少和解决冲突?

【答案】冲突水平过高,不仅会使个体体验到一种过分紧张的情绪,而且还会影响正常的群

体内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包括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导致混乱。因此,要采取一定措施减少和解决冲突。

(1)减少冲突的措施

①设置超级目标

设置超级。目标可以使对立的双方减弱冲突。这时,他们必须共同把精力集中到目标的实现,从而缓解互相之间的对立情绪。

②采取行政手段

a. 管理当局可以通过改变结构来减少冲突;

b. 设置综合领导;

c. 向上级申诉,由上级仲裁。

(2)解决冲突的措施

解决冲突的人际性策略共有五种典型方式。

①竞争型方式

与对方激烈竟争,寸土不让,坚持己方利益要求。当处于紧急情况下,要求采取非常行动、觉得己方完全正确或己方对对方一有很大影响力时,这种策略常能奏效。

②回避型方式

退出冲突处境,既不满足对方也不满足己方的利益。在问题为细枝末节性的、情况不大可能满足己方利益要求、冲突的解决很可能带来严重破坏或对方能把问题解决得较好时,可采取这种策略。

③体谅型方式

愿意满足对方的利益而对己方利益则不甚坚持,忍让为怀,息事宁人。这种策略用于发现自己确有不对之处、冲突的问题对对方比对己方更重要、在和谐与稳定特别重要、己方输了又想尽量减少损失或是想让已方的人从错误中吸取有益教训时,可取此策略。它能使己方在今后又碰上问题时,在公众中有较好的名声。

④合作型方式

强调建设性地把冲突问题解决掉,目的在于最大可能地满足双方的愿望。双方表现出的行为兼有坚持与合作两种成分。基本态度是认为有冲突和矛盾是很自然的,对对方表现出信任与诚恳,鼓励人人畅所欲言,把态度与感情都和盘托出。采用此策略的目的在于学习、利用多方面来源提供的信息,找到一种综合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⑤妥协型方式

这是在坚持与合作之间的一种中庸之道,双方共享对方的观点,既不偏十坚持也不偏于合作的极端。此方式小能使仃何一方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只有在目标虽然重要,但却未重要到需要寸步不让,双方势均力敌,或情况紧迫,有时间压力要求速决时,才采取此策略。

二、简答题

3. 双因素理论有哪些优缺点? 我们如何借鉴,

【答案】(1)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优点

①双因素理论表明采取了某项激励的措施以后并不一定就带来满意,更不等于劳动生产率就能够提高。

②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必要的,没有它会导致不满,但是即使获得满足,它的作用往往是很有限的,不能持久的。

③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工作的安排,量才录用,各得其所,注意对人进行精神鼓励,给予表扬和认可,注意给人以成才、发展、晋升的机会。用这些内在因素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才能起更大的激励作用并维持更长的时间。

(2)双因素理论的缺点

①赫兹伯格调查取样的数量和对象缺乏代表性。

②赫兹伯格在调查时,问卷的方法和题目有缺陷。

a. 把好的结果归结于自己的努力,而把不好的结果归罪十客观的条件或他人身上是人们一般的心理状态,人们的这种心理特征在他的问题上无法反映出来。

b. 赫兹伯格没有使用满意尺度的概念。

③赫兹伯格认为,满意和生产率的提高有必然的联系,而实际上满意并不等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两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④赫兹伯格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截然分开是不妥的。实际上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都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联系并可以互相转化。保健因素也能够产生满意,激励因素也能够产生不满意。

(3)双因素理论的应用

①在实施激励时,应注意区别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前者的满足可以消除不满,后者的满足可以产生满意。

②当前,我国的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因此,工资和奖金井不仅仅是保健因素,如果运用恰当,也表现出显著的激励作用,关键在于工资和奖金的发放办法。如果发放方法不当,那么工资和奖金最多是一种保健因素,即可以消除不满,但不能产生满意。

③应注意激励深度问题。上级的赏识、荣誉感和成就感的满足,使当事人得到深刻的激励,因为它来自工作本身,被称为内在激励。而工资、奖金、福利、工作条件、人际关系的改善,属于工作的外部条件的改进,即使有一些激励作用,也缺乏深度,持续时间也短暂,这被称为外在激励。

④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内在激励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4. 组织行为学产生与发展中对人的看法有哪些变化?

【答案】随着组织行为学产生与发展,对人的看法也在不断发生改变:

(1)经济人,即理性经济人。这种观点最初是由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