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853欧美文学与比较文学之比较文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填空题

1. 根据罗斯玛丽·帕特南·童的分类,女性主义有哪些思潮流派? 试举出其中五种: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激进女性主义;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社会性别女性主义;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解析】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在其代表作《女性主义思潮导论》中将女性主义的思潮流派分为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激进女性主义;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社会性别女性主义;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后现代女性主义; 全球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等。

2. 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主要包括文学和艺术、宗教、_______、_______、科学等学科的比较研究。

【答案】心理学; 哲学

【解析】跨学科研究,又称科际整合,是指对于文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它包括文学和其它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文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以及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主要包括文学和艺术、宗教、心理学、哲学、科学等学科的比较研究。

3. 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

【答案】影响研究; 平行研究和接受研究等。

【解析】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两种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构成了比较文学的两大支柱。比较文学研究的其他类型还有接受研究、阐发研究。

二、简答题

4. 西方后工业文化对第三世界的输出是否也应该被解释为后殖民现象?

【答案】西方后工业文化对第三世界的输出应该被解释为后殖民现象,原因在于:

(1)武力、经济与政治的扩张最终必然要转型为文化形态呈现出来,所以哪里有文化扩张,哪里就有殖民文化。

(2)一旦一个民族的经济、政治与文化挟带着一种文明的强势,并把这种“民族文明的强势”在道德话语中降解为“种族优越感”,再一旦这种种族优越感作为一种发达国家的文明溢出这个民族的地域疆界,挟带一种普救主义的关怀步入其他国度,由于两者之间互为他者的关系形成,“殖民”将被冠置于这个民族的头上。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西方后工业文化对第三世界的输出也应该被解释为后殖民现象。

5. 美国新诗运动对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反叛反映了中国文化中的哪些相应的缺失? 中国现代文学是如何弥补这些缺失的?

【答案】(1)中国文化中的缺失

美国新诗运动对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进行反叛,是因为美国学者费诺罗萨和庞德等人所发现了西方文化一些弊病,如浪漫主义的激情、逻辑的“暴政”、思想的概念化明晰化、语言对神秘本体意义的象征等。通过“文化互动性”这一学理视域来看,这些西方文化的弊端正是中国文化所缺失的。

(2)中国现代文学对缺失的弥补

西方文学影响下所产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在本质上就是对这些我们所缺失的异质因素的认可和接受,从而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

①就美国新诗运动所反抗的欧洲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而言,以郭沫若、郁达夫等人为代表的创造社对“普罗米修斯式”和“维特式”两种浪漫个人主义精神的引入不仅摧垮了“温柔敦厚”的儒家诗学传统,而且加深了中国文学对情感、主体性等审美现代性原则的探索。

②创造社对以自我扩张为特征的欧洲浪漫主义美学精神的引入,填补了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一个方面的缺失。最为典型的体现是郭沫若的《女神》,诗中塑造了一系列夸张的“开辟洪荒的大我形象”,这是中国古典诗歌不曾出现的形象。

③以穆木天、王独清和冯乃超等后期创造社成员以及李金发、戴望舒等人对法国象征主义的接受则不仅丰富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形式,而且全面刷新了中国诗学关于诗歌语言的功能、艺术的颓废主义、形而上的神秘等问题的理解。

④以李金发和穆木天为代表的象征主义诗人则为中国现代文学引入了语言的音乐性、创造性及其对美的神秘、绝对、无限的“表征”等异质因素,从另一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现代诗歌的现代性。

⑤李金发对法国象征主义的接受也在诗学思想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诗学所缺失或薄弱的方面。他的象征主义诗歌通过其特有的象征符号,探索和追问超乎于现象世界之上的神秘的本体意义,从而促进了20世纪中国诗歌的现代。

6. 请思考比较文学在多元文化主义的语境下有什么样的前景?

【答案】国际比较文学界一直对多元文化主义非常关注,对学科的发展而言,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语境下,比较文学如何定位发展,如何发挥其作用。比较文学在多元文化主义语境下的前景主要有:

(1)在多元文化主义的语境下,未来真正富有生命力的比较文学研究应当既是跨越国界和文化传统疆界,同时也是跨越学科界限的。

(2)当代的比较文学越来越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它利用跨学科、跨文化的特点积极地参与多边的文化交流和对话,加强了世界各地的思想互动。

(3)未来的世界或许既不是文化霸权主义者自以为的一体化世界,也非文化孤立主义力图实现的诸文化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世界,而是比较文学所致力建构的独特性与互补性共存、差异性与沟通性共存的多元化的世界,一个“道并行,不相悖”的和而不同的世界。

(4)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不会演变成一种同质化的世界文化,而是充满差异和复杂性的多元“世界体系”。全球化给这个多元化世界所提供的无非是一个全球性的文化场景,一个使各种文化互相看视的平台。

7. 当今译介学研究的“文化转向”促使这门学科逐渐完成了哪些方面的多重开放?

【答案】当今译介学研究的“文化转向”促使这门学科逐渐完成了四个方面的多重开放:

(1)把译介学研究视域向人类普遍问题开放。

(2)把翻译作为一种鲜活的文化活动向与日俱新的世界多元文化格局开放。

(3)把翻译问题向广义的政治抑或思想文化领域开放。

(4)把自我向他者开放。

8. 为什么说摆脱一切文化中心主义是比较文学学科确立和发展的前提?

【答案】文化中心主义是比较文学的障碍,它把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自我和他者的关系,误认为是一种对峙的关系,任何文化中心主义都是有害的。

(1)西方中心主义的危害性

①西方中心主义使得西方人妄自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而被“囚禁在自己的文化囚笼中而不自觉”,失去了认识和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精粹的机会。

②在西方中心主义的视角下,其他民族不再拥有他们自己的形象,他们的形象成为一种虚构。由于西方中心主义的危害,比较文学的存在和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它使比较文学成为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自我张扬的工具,又使比较文学成为殖民主义的帮手。

(2)本十主义的危害性

①本土主义是另一种文化中心主义,其危害性就在于它不顾历史的发展,不顾当前纵横交错的各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只执著于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虚构自己的文化原貌。无论是从比较文学在中国学术语境下的确立和发展来看,还是从作为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研究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来看,本土主义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②本土主义试图拒一切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于国门之外. 坚决反对采用西方文学批评的话语来解读中国文学。同时,倡导民族中心论,并且以保守的、传统的、甚至有封建思想的传统文化,构建所谓的“东方中心”和“自我民族中心”。其结果必然是从根本上使比较文学研究丧失可能性,也使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处于一种绝对的封闭状态。

9. 译介学之文学对话具有哪三个特点?

【答案】译介学之文学对话的三个特点具体如下:

(1)文本(原作和译作)构成主体对话的重要中介,这是因为对话的主体一一人(作者和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