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

关键词:物理教学,环境教育,内容体系,环境意识,实施途径

  摘要

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倍受瞩目的全球性的社会问题。解决环境问题从教育入手乃是基本途径。为此,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环境教育。怎样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目前,国内外环境教育主要有两种方式:独立设课方式和渗透结合方式。我国环境教育主要采用渗透结合方式,在进行学科教育是结合学科内容渗透环境教育,增进环境意识和技能。 环境意识是人们精神文明的体现和标志,使未来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意识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笔者在攻读教育硕士期间,曾对来自新疆、青海、宁夏、陕西、河南、河北六省十七所中学的物理教师进行了访谈,发现大家几乎没有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环境教育。同时也查阅了1989至1999年期间各类教育期刊,有关物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文献仅三篇,且论述比较浅显。这些至少说明中学物理教学中环境教育还相当薄弱。因此,目前对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本课题以课程建设的有关理论为指导,在与六省十七所中学的物理教师访谈与学生的座谈以及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参考了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中学环境教育大纲,建构了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体系,提出了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其根本目的在于推动中学物理课程的深入改革,为素质教育开辟一个新的途径。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环境教育的理论研究。简述了环境教育的发展,在中学进行环境教育的意义,明确环境教育的性质和目标,以及我国推行环境教育的主要方式。 自从1992年以来,不少国家(包括我国在内)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进行环境教育,这是实践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要很好的在中学进行环境教育,必须明确在中学进行环境教育的意义。中学时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关键时期,对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有着现实意义。要很好的进行环境教育,还必须明确环境教育的性质及目标,这样在进行时才能有的放矢。我国环境教育主要采取渗透方式,因此推行环境教育应是“科科有则”。 第二部分:中学物理教学环境教育的现状。笔者在与六省十七所中学的物理教师的访谈、学生的座谈及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发现中学物理教学中环境教育还相当薄弱。分析了原因后得出,要改变中学物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薄弱现状,除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指导思想外,当前迫切需要构建有关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体系。 第三部分: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体系。笔者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中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参考了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中学环境教育大纲,构建了中学物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内容体系,以供教学中参考。 第四部分:提出了环境教育的四个基本途径:结合物理知识讲授渗透环境教育;利用物理实验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的感性认识;联系实际,开展环境教育;组织各种活动,进行环境教育。在实施环境教育中,教师起着主导而关键的作用。教师的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意识以至对环境教育方法的掌握都会直接影响环境教育的质量。因此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五部分: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教学改革试验。笔者进行了该试验,效果很好。将其中两份教案附后,给出了物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实例。 本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在于:1. 在国内首次较为系统的构建了中学物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内容体系,为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了依据。2. 提出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为教师进行环境教育提供了可参考的方法。3. 有助于推动中学物理课程的改革。4.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知识和技能,为素质教育开辟了一条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