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中国的史传文学源远流长,在春秋末和战国时代就已产生,以后逐步向前发展,典型的代表作是《左传》、《战国策》。到了汉代司马迁,集百家之长,成一家之言。写出了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武帝三千年通史-《史记》。史传文学蔚为壮观。从《左传》到《史记》的时代,是中国社会由大动荡到大统一的时代,也是史传文学产生、发展、以至成熟的阶段。探讨一下这一时期史传写人艺术的发展,对于我们研究整个古典传记文学,发展今天的传记文学,都有一定的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左传》、《战国策》、《史记》三步史传著作写人艺术的逐步提高。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略述史传文学写人的嬗变过程。史传文学的发展,经过了由"籍事传人"的编年体到"以人明史"的纪传体的变化过程。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写人的成分逐渐增多,《左传》首先取得成就,具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大功。《战国策》在写人方面比《左传》近了一步,好多篇章已具纪传体雏形。《史记》吸收《左传》、《战国策》等写人的长处,使史传文学达到了质的飞跃。由于秦的文化专制,史传写人的线索也一度中断。我们通过其他史籍、子书、文学中的写人可以弥补其缺陷。史传文学写人成分逐渐增多,主要是由于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使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另外,也与民族心理有关,即重实际、轻幻想。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史传文学写人的共同特性。《左传》、《战国策》、《史记》,虽然体例不同,各有千秋,但从写人方面看,它们也有共同之处。其一,秉笔直书,褒善贬恶。褒贬标准受时代、作者审美观的影响。其二,治文史与一炉,酌奇而不失其真。史家在历史真实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的文艺想象、夸张,具有浪漫色彩,司马迁更注意特异人的特异事迹。在这些人身上寄托着一定的理想。当然,这些史传也有荒诞性的东西,应正确看待。 第三部分论述从《左传》到《史记》史传写人艺术的逐步提高。第一,人物形象在时间空间中的不断扩展。《左传》是编年体,从写人方面看,受时间限制,一个人的事迹往往隔断,虽有一些纪传性的篇章,但从总体上说,人物的形象是片断性的。《战国策》是国别体,受空间限制,人物形象的片断比之《左传》相对集中。但缺少一根红线把它们有机地串联起来。《史记》纪传体写人,打破时空限制,是一个人一生的主要是既完整的出现在一篇之中。形象鲜明。第二,人物性格由概括化向个性化挺进。主要途径是:尽量用人物自己的言行表现个性;在互相比较中显示个性;选择典型事例,凸现人物个性。第三,人物性格由单一性、凝固性向复杂性、流动性发展。当然,性格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有一个定向性格统摄其他性格。第四,各种艺术手法的不断成熟。这里主要谈了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结构安排。第五,史传写人艺术对后代的影响。本文从总体上简要论述了对中国古代戏剧、小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