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808土地管理学总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资源管理学
【答案】土地资源管理学是以研究协调控制“人和土地”这个大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使之
,放大其生产能力以达到充分、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一门科学。产生系统效应(组合效应)
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内容包括土地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地规划管理,具体可分解为:土地数量管理、土地质量评价、土地地权管理、土地法律管理、土地经济管理、土地生态管理、土地规划管理和土地利用监督等项内容。
2. 土地产权
【答案】土地产权是指山多种权利共同组成的一个权利束。具体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他物权。土地所有权包括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情况; 土地使用权也分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 土地他物权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3. 水土流失
【答案】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水土流失是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互相交织作用产生的。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地面坡度陡峭,土体的性质松软易蚀,高强度暴雨,地面没有林草等植被覆盖;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诸如: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草原上过度放牧,开矿、修路等生产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后不及时恢复,随意倾倒废土弃石等。
4. 土地与土壤
【答案】土地是指位于地球表面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种物质与相关空间,它是由自然因子、生态因子、经济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在一定产权制度影响下,随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作动态变化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土壤是指土地综合体中极其重要的构成要素,尤其是农业土地更是如此,但是,它不能等同十土地而代替土地。
5. 回归预测法
【答案】回归预测法是根据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其他变量的己知值来推断预测变量的数值,因而是通过表明两个或几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方程式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应用回归预测法同时需要两组时间顺序相同、相互关系密切的同时序列,如两组时间顺序相同的耕地面积与
,但这种相关不能农作物产量的时间序列。这两组时间序列之间应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果关系)
表达成完全确定的函数式。
6. 土地所有与土地所有权
【答案】(1)土地所有是指对于土地的全部的拥有或占有。
(2)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的体现,是土地所有者依法对土地实行占有、使用、收益和依照国家法律作出处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土地所有权内容包括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
我国土地所有权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前提的,土地为国家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土地所有权可分解为占有权(是指权利主体对其土地的掌握和控制)、使用权(是按照土地的性能和用途进行事实上的利用和运用)、收益权(是基于行使土地所有权而取得的经济收入)和处分权(决定土地在法律上的命运,集中体现所有权的作用)。
二、简述题
7. 土地质量评价的概念和评价类型是什么?
【答案】(1)土地质量评价是指对土地的综合属性进行评价,以此来分析该区域的土地对某种用途的适宜与否以及适宜的程度。即就是以数量形式对土地的构成因子(土壤、气候、植被、地形、水文等)的状况和土地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定。
(2)土地评价的类型
①按用地类型和评价对象,可分为耕地评价、林地评价、牧地评价和水面评价以及非农业用地评价(如城乡居民点用地评价、交通运输用地评价、旅游用地和自然保护区评价等)。
②按评价方法和手段,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③按评价因素,可分为土地自然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两者均属土地质量评价,区别在于所用评价因素(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不同而已;
土地自然评价分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生产力评价两种。前者又包括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后者包括当前生产能力评价和潜在生产能力评价。
土地经济评价分为农业经济评价、综合经济评价,资源经济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
8. 简述我国土地利用计划与土地市场现状。
【答案】(1)土地利用计划是指人们为了改变并控制土地利用方向,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产出率,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所作出的具体部署和安排。我国土地利用计划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①分析土地利用问题
为了查清过去、现在和预测将来可能出现的土地利用问题,土地利用计划的首要任务必须把握社会经济发展态势,查清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对土地供需状况进行科学预测,评价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性,估算区域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从而明确土地利用计划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的类型和性质,并形成问题报告书。
②明确土地利用目标和基本方针
土地利用目标是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努力方向和要求达到的目的。它具有概括性、全局性、约束性、时效性。在明确土地利用目标的基础上,拟定土地利用的基本方针,以进一步确定土地利用的方向和政策指南。其中包括确定农用地利用的基本方针,建设用地利用的基本方针和未利用地开发的基本方针。
③拟定土地利用控制指标
土地利用控制性指标的拟定主要依据土地利用目标和基本方针,上级下达的控制性指标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综合进行。这一指标主要包括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保有量,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数量,退耕还林面积等。
④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是为了实现土地利用的目标,贯彻土地利用的基本方针,落实土地利用的控制指标,具体调整和确定各类用地的规模和结构,并在时间和空问上进行布局的过程。
⑤制定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土地利用计划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关键在于实施。而实施规划的关键又在于是否具有配套和切实可行的政策及措施。规划的仟务之一就是要研究目标与政策及措施之间的关系,分析采取何种政策、措施能更有效地实现规划的目标和方案,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2)我国目前的土地市场现状
①中国土地市场是政府驱动型市场。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进入计划经济时代,土地以行政划拨方式配置,没有土地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土地流转己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政府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适时地建立起符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求的土地市场。
②目前中国城市土地市场在土地市场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中国土地市场体系中,目前城市土地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已经逐步走上比较规范的发展道路; 而农村土地市场仍很不发达。
③中国城市土地市场是垄断竞争型市场。根据《宪法》、《土地管理法》和《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的规定,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土地所有权不进入市场。国家只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实行有期限的出让、转让和出租等。在土地出让市场,也就是一级土地市场,土地的供给者只有国家,即国家对一级土地市场的供给进行垄断。
④在企业改制中实行土地政策性入市。中国改革开放前国有企业所使用的土地全部为行政划拨土地; 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实行公司制改造、组建企业集团、股份合作制改组、租赁经营、企业并购、破产等不同形式的改革。
9. 如何监督土地使用权出让?
【答案】(1)土地使用权出让过程中的监督
①上级政府及土地管理部门监督检查下级政府是否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出让土地,如采用欺骗手段进行批准的,应按《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