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808土地管理学总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评价
【答案】土地评价是指以数量形式对土地的构成因子(土壤、气候、植被、地形、水文等)的状况和土地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定。土地评价是合理利用土地和调整土地收益分配的重要手段。土地评价按用地类型和评价对象,可分为耕地评价、林地评价、牧地评价和水面评价以及非农业用地评价; 按评价方法和手段,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按评价因素分为土地自然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
2. 科斯定理
【答案】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者说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即在交易费用为零和对产权充分界定并加以实施的条件下,外部性因素不会引起资源的不当配置。因为在此场合,当事人(外部性因素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将受一种市场里的驱使去就互惠互利的交易进行谈判,也就是说,是外部性因素内部化。”
3. 土地经济管理
【答案】土地经济管理就是运用经济的手段和方法来管理和保护土地,以取得土地利用的最大经济效益。土地经济管理大致包括下列三方面主要内容:
①土地地租的产生和作用;
②土地利用经济分析;
③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
4. 土地
【答案】土地是由地球上的生物、空气、水文、地形地貌、土壤、岩石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的活动成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其中各项要素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共同维护土地的功能。土地不仅是一个自然综合体,还是一个社会经济综合体,同时土地也是一个历史综合体。
5. 土地统计调查
【答案】土地统计调查就是根据土地管理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收集关于土地、土地利用和土地权属的原始资料过程。土地统计调查是土地统计管理的初始阶段,是人们研究和认识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起点。离开了对土地利用实际状况的周密调查,认识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决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6. 土地资源管理学
【答案】土地资源管理学是以研究协调控制“人和土地”这个大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使之
,放大其生产能力以达到充分、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一门科学。产生系统效应(组合效应)
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内容包括土地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地规划管理,具体可分解为:土地数量管理、土地质量评价、土地地权管理、土地法律管理、土地经济管理、土地生态管理、土地规划管理和土地利用监督等项内容。
二、简述题
7.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分析评价有哪些主要指标? 常采用哪些分析方法?
【答案】(1)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分析评价的主要指标
土地总量指标(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土地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和动态相对指标)、土地平均指标(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土地标志变异指标(极差、平均差、标准差、标志变异系数)。
(2)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分析评价的分析方法
①土地综合指标分析基于动态监测得到韵数据经整理后,计算土地总量指标(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土地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和动态相对指标)、土地平均指标(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土地标志变异指标(极差、平均差、标准差、标志变异系数)和进行的统计分析。
②土地动态分析应将监测得到的数据加以整理或动态数列(土地绝对数动态数列、土地相对动态数列、土地平均数动态数列)后应用动态分析指标(增长量、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序时平均数、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等)进行统计分析。
③巨地指数分析又称因素分析法,用以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复杂的土地现象总体数量的综合变动。具体应用时应根据获得监测数据编制土地总指数(土地综合指数、土地平均指数)和土地指数体系,并借以进行指数之间的相关分析推算,以及假定其余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测定其中一个因素的影响方面和程度。
④巨地平衡分析是研究土地现象之间的数量及其比例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一般来讲借助于平衡表和平衡图进行分析(单项平衡、综合平衡、联系平衡)。
8. 简述遥感监测的基本流程。
【答案】遥感动态监测的基本步骤为:
(1)准备工作
①制定工作计划。在遥感监测前,应周密地计划监测的范围、遥感数据源、监测方法及步骤、时间等。
②收集有关资料。一是农、林、牧业生态、物候及农时日历,特别是耕地作物的长势等资料; 二是时相、云量等符合要求的遥感资料; 二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及城市建成区资料,规划、年度用地
计划等资料; 四是最新地形图、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等。
霍驹苗制技术设计书。主要内容包括监测任务概述,监测区概况,已有资料的分析和利用,监测的技术依据,监测的主要内容、技术指标及技术要求,监测方法和作业流程、组织与实施,监测成果质量控制方法,应该提交的成果等。
(2)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技术流程
①对遥感影像数据与土地利用专业资料进行纠正与配准,使同一区域、不同时相和不同类型卫星数据地理坐标以及像元空间分辨率统一。
②为了获得丰富色调均一的影像,需要对影像进行融合及色调归一调整,处理后将多幅影像镶嵌。
③在镶嵌影像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自动提取技术发现变化特征,经人机交互半自动判读提取变化信息。
④通过实际外业核查对变化信息进行确认与后处理。
⑤根据后处理结果统计变化图斑的类型、位置、范围和面积等信息,即统汁汇总及制图整饰。
⑥监测精度评定。利用实地外业核查以及监测的变化图斑数据,对内外业变化监测的差异记录进行核实,并进行统计分析及精度评定,最终的监测成果为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和技术保障。
(3)提交监测成果
①基本监测图。
监测图的基本内容包括:县级以上行政区、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规划区、开发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界线以及公里网格线,县级行政辖区、建制镇、开发区、大型项目、河流及湖泊的名称,大于最小量算面积、填充颜色后的变化图斑及编号(变化图斑包括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及非耕
,背景影像(任地、抛荒耕地、闲置建设用地、耕地转变为坑塘和其他非建设用地、耕地增加等)
选一时相的模拟自然真彩色原始影像)等。
国支术报告。对每个监测区,重点从采取的技术方法以及成果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技术总结。
因监测成果。技术设计书及技术报告,基本监测图和监测信息管理文件,统计数据资料及其他。
(4)检查验收
为保证监测成果的质量,监测单位应该以《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规程》的各项规定为标准,按规程方法作业,并对监测过程的各阶段认真检查。检查可以采取自检与互检相结合的方法,也可以建立作业小组和检查员检杳制度。对于监测部门的监测成果,国土资源部门要组织专家小组,按照规程的标准和技术设计书的要求进行检查验收。
9.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是什么?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讲,农业土地利用可从土地开发程度、土地利用程度、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和土地利用经济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1)土地开发程度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