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发展研究是20世纪的世界性学术焦点。由发展研究导源出的现代化研究,现在已成为理论界研究热点。二战后,各发展中国家都曾追踪片面经济增长的现代化模式,但成功者甚少。邓小平认真汲取国内外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深刻反思,依据中国具体国情,从中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中,从经济、政治、文化直辖市发展和经济与文化互生中来设计中国全方位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目标模式,文化现代化成为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重要内容。目前学术界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经济现代化理论研究相对较多,而对邓小平文化现代化研究却研究较少,是一个薄弱环节。但邓小平文化现代化思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又尤为重要。因此,以现代化的视角来研究邓小平文化思想,是个很有价值的研究领域。虽然笔者才疏学浅,理论功底不足,但想在这方面作一尝试。笔者想拟以下几个方面来对邓小平文化现代化思想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邓小平文化现代化思想形成的背景因素。主要有:1、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2、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3、当代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深刻教训;4、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5、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邓小平文化现代化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1、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建设的方向;2、人的现代化是邓小平文化现代化思想的核心,(这又包括两个方面:○1邓小平把全面提高广大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作为进行文化现代化建设必备的硬件工程,邓小平认为,劳动者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文化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不具备有现代化战略眼光和水平的干部,就难以领导现代化建设,因此,必须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2邓小平把培养"四有"新人作为我国文化现代化建设的首要目标)。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文化现代化的重要动力;4、邓小平文化现代化的基本方针有:○1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方针;○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坚持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针;○4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文化现代化的基础战略--○1科教兴国战略;○2邓小平"两手抓"的协调发展战略;○3邓小平文化现代化的核心战略--人才战略。 三、邓小平文化现代化思想的基本特色有"1、浓郁的中国特色主要表现在:其一,邓小平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上,强调一定要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其二,在对待西方文化上,坚持批判性的引进与民族化改造相结合,坚决反对全盘西化。2、突出的务实风格表现在:其一,邓小平提出,不搞争论是我的一在发明;其二,邓小平强调理论的社会效果;3、开放的包容性表现在:邓小平具有重视传统又不受传统束缚、既要批判学习外国先进文化又不盲目照搬的开放思维。他主张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敢于打破旧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文化内容和形式要具有多样性。 四、邓小平文化现代化思想的重大意义有:1、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继承与发展。邓小平始终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历史实践过程,看成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并且运用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形成文化现代化理论,指导我国现代化实践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邓小平关于"要大胆地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管理方法"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要吸收人类有益文化的思想的重大发展。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的超越主要表现在:其一,邓小平重视发展经济思想观念是对中国传统思想中泛道德主义的伟大变革;其二,邓小平提出发展市场经济思想观念是中国传统观念中的重农抑商思想的超越;其三,邓小平关于"先富"与"共富"的"富民"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观念的彻底否定。3、对我国文化现代化建设指导作用体现在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4、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邓小平文化现代化思想内涵丰富,理论精深。邓小平文化现代化思想并不是邓小平本人杜撰出来的,而是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基本方法,结合和平发展这个时代特征,并依据中国文化建设现状,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在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道路中,依凭他的超人智慧逐步形成了他的关于文化现代化建设一系列重要观点,并逐步建构起他的文化现代化思想理论体系。邓小平文化现代化思想是邓小平对国内外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系统总结并深刻反思的结晶。她不仅对我国文化现代化建设有重大指导作用,而且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同样有借鉴意义。因此,笔者认为研究邓小平文化现代化思想非常有必要,也非常值得。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