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太白参不同部位对小鼠抗氧化及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

关键词:太白参,醇溶部分,水溶部分,抗氧化,运动能力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太白参的形态、分布、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了太白参不同部位抗氧化及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一、太白参简介   1、太白参形态特征、分类、分布   太白参为玄科马先蒿属美观马先蒿的根,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干时变为黑色,中空,根粗壮肉质,常呈人字形分叉,基部较小,中部最大,穗状花序,花冠管黄色,花期6—7月,种子三角状肾形,于秦岭南北坡均产,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宁夏、青海、云南等地。马先蒿属分类研究也日益增多。   2、太白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太白参化学成分复杂多样,主要含有环烯醚萜甙类、苯丙素甙类、生物碱等成分,近年来对太白参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酚酸类、甙类等方面。   3、太白参的药理作用   太白参在民间应用历史悠久,《本草纲目》及《中药大辞典》载太白参有补虚、健脾胃、消炎止痛、补中益气之功效。太白参的化学成分特别是其特征性成分环烯醚萜甙类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保肝、降压、利尿、泻下等作用,苯丙素甙类有清除自由基、抗肿瘤、抗氧化性溶血作用、DNA碱基修复、抗真菌等生理活性,太白参化学成分中溶于醇(正丁醇)中的主要含有糖甙类、生物碱等特征性成分,水溶部位主要含有蛋白质、多糖、氨基酸等成分,可以推测太白参中其主要作用的应为醇溶部分。   二、动物模型的制作   1、衰老学说与模型制作   衰老问题是一涉及面很广的学科,研究衰老的学说有有害物质累积假说、内分泌功能减低学说、器官功能减退学说、衰老的应激学说及衰老的自由基学说等,其中对衰老的自由基学说研究日益增多,它认为基础代谢与平均寿命的高低、线粒性的老化、免疫功能的降低及一些老年性疾病的发生等都与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不平衡密切相关。   2、保肝作用及肝损伤模型制作   肝脏是机体中重要的代谢器官,当肝脏发生损伤时则肝功不全,肝损伤模型是研究肝功能的主要途径,由于四氧嘧啶进入体内能产生大量自由基,部分破坏肝细胞生物膜,因此选用四氧嘧啶造衰老模型与肝损伤模型。   3、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与模型制作   运动时能量大大消耗,无氧代谢随运动强度及运动时间延长而增加,体内产生的自由基大大增多,本试验选用一次性大量运动及力竭恢复运动研究太白参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三、太白参药效学研究   1、有效部位药理作用研究   以ICR小鼠为实验对象,以太白参不同部位溶液灌胃20天,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造衰老模型及肝损伤模型,通过测定SOD、MDA、GSH-Px、LPO、Hb、CAT、ALT、AST、r-球蛋白等指标,表明太白参醇溶、水溶部分对肝脏、大脑等皆有一定保护作用和抗氧化作用,而醇溶部分效果比水溶部分效果更好。   2、有效部位对运动能力影响研究   以ICR小鼠为实验对象,以太白参不同部位溶液灌胃22天,将小鼠置于20±1℃的水中游泳120分钟及游泳致力竭,造一次性大量运动及力竭模型,通过测定运动相关指标血糖、肝糖原、肌糖原、LDH等,间接反映运动能力指标SOD、GSH-Px、Hb、LPO等,结果表明太白参醇溶部分、水溶部分对运动能力的提高皆有一定作用,醇溶部分对运动能力的提高更明显。   上述研究证明太白参醇溶部位、水溶部位皆有一定的保肝、保护大脑、促进运动功能的作用,且醇溶部位比水溶部位效果好,为太白参的药效探索提供依据,若要将太白参提取物作为制剂使用,应以醇溶部位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