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去大脑僵直
【答案】去大脑僵直是指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千时,动物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前挺等全身伸肌紧张尤进的现象,是一种増强的牵张反射。由于在中脑水平切断脑干,中断了大脑皮层、纹状体等对网状结构抑制区的功能联系,使抑制区活动减弱,而易化区活动相对占优势,导致伸肌反射的亢进。
2. 贫血
【答案】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或)红细胞压积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 )浓度来代替。
3. 女运动员“三联征”
【答案】女运动员“三联征”是指女性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影响下以连锁形式出现的一组综合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膳食紊乱、闭经和骨质疏松。“三联征”发生的可能原因是当能量摄入不能满足运动耗能需求时,引起体内能量再分配,此时机体牺牲耗能较高的生殖系统从而支持运动的能耗。
4.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答案】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产生局部超极化电位。。
5. 恢复过程
【答案】恢复过程是指人体在健身锻炼、运动训练和竞技比赛过程中及结束后,各项生理机能和能源物质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的变化过程。有机体对运动应激的反应与适应,是依运动的性质而发生变化的。运动负荷的强度、时间关系与机体代谢水平决定着机体重新建立稳态的能力,而这一能力在运动全过程是处于动态变化发展的。本节仅从机体能源物质的变化阐述恢复过程。
6. 卵泡期
【答案】卵泡期是卵泡由原始状态经初级、次级卵泡发育而为成熟卵泡的过程。卵泡期从上次月经停止日开始至卵巢排卵日截止,历时10〜12天。这一时期,在雌性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迅速增殖,血管增生,腺体增宽加长,但不分泌。
是指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导致突触后膜产生超极化效应所产生的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由于突触后膜主要对氯离子通透性増加,氯离子内流而
7. 健康体适能
【答案】健康体适能是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体适能,是指心血管、肺和肌肉发挥最理想效率的能力。它不仅是机体维护自身健康的基础,而且还是机体保证以最大活力完成日常工作和降低慢性疾病危险因素出现的条件。主要内容包括有氧适能、肌适能、身体成分和柔韧素质。
8. 解剖无效腔
【答案】解剖无效腔是指在呼吸过程中,每次吸入的气体中,留在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上呼吸道内的气体所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这部分呼吸道容积称为解剖无效腔。解剖无效空腔包括从口、鼻至细支气管的整个呼吸道,这部分既没有呼吸上皮,也没有肺循环血液供应,不能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交换。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有氧适能,它的生理学基础是什么?
【答案】(1)有氧适能的定义
有氧适能是指人体摄取、运输和利用氧的能力。它是实现有氧工作的基础,故又可称为有氧工作能力,有氧适能水平愈高,有氧工作能力愈强。有氧工作能力是人体最基本的工作能力,人们的日常活动、劳动都属于有氧工作,均与自身有氧适能密切相关,在耐力性运动中有氧适能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些都说明,有氧适能在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和健康水平中是非常重要的。
(2)有氧适能的生理学基础
人体中,氧的摄取和运输是由氧运输系统即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实现的,氧的摄取和运输能力取决于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能力,具体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肺的通气能力、血液的载氧能力、心脏的泵血能力、动脉血管对血液的再分配能力。
①肺的通气能力
肺通气能力是指肺与外界发生气体交换的能力。肺通气能力愈高,机体从外界摄取氧的能力也愈大。影响肺通气能力的基础是肺的容量,判定肺通气能力的指标有肺活量、每分通气量和最大通气量等。目前在体格检查和体质测定中,肺活量被作为评价有氧适能的一个简易指标。最大通气量与通气贮备量呈正相关,与人体劳动及运动能力有密切关系,是决定和评价有氧适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②血液的载氧能力
载氧是血液的基本功能,贫血时血液的载氧能力被削弱,这将不利于有氧适能。
③心脏的泵血能力
心脏的泵血功能是决定氧运输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也是决定有氧适能水平的重要因素。心输出量是限制人体劳动和运动能力(特别是耐力运动)的最重要的因素。换言之,发展和提高耐力运动员的心泵功能,是提高耐力运动的重要方面。
④动脉血管对血液的再分配能力
人体安静或活动时心输出量都不是平均分配至各器官的,而是按各器官功能需要而分配的。
运动时心脏和进行运动的肌肉血流量明显增加,内脏及不参与运动的肌肉血流量减少。运动时血流量的再分配通过减少不直接参与运动的器官血流量,以保证有较多的血液分配给积极参与运动的肌肉群,这是机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整合的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
10.试比较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答案】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按照形成过程,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
(1)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具有与生俱来、数量有限、反射弧比较固定的物点,是低级形式的反射,无需大脑皮质,具有维持个体和种系生存的意义。
(2)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具有后天获得、数量无限、反射弧可以变化的特点,是高级形式的反射,条件反射的中枢主要部位在皮层,具有提高个体适应能力的意义。
11.试述三大能源物质的生理功用。
【答案】人体三大能源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
(1)糖类的生理功用
①供给人体热量
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产生4千卡能量,人体所需要的70%左右的能量由糖提供。
②构成组织和保护肝脏功能。
(2)脂肪的生理功用
①供给人体热量
脂肪在人体内氧化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热量。由脂肪所产生的热量约为等量的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的2.2倍。
②构成身体组织和生物活性物质
脂肪是构成身体细胞的重要成分之一,尤其是脑神经,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中含有很多脂肪。脂肪在体内还构成身体组织和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形成磷脂、糖脂等。
③调节生理机能
因为脂肪不是良好的导热体,所以皮下的脂肪组织构成是保护身体的隔离层,能防止体温的放散。所以脂肪,有保持体温的作用。脂肪还可以为身体储存“燃料”作为备用,吃进脂肪以后,一时消耗不完的部分可以存在体内,等身体需要热量时再利用。
④保护内脏器官,滋润皮肤,防震,溶解营养素
有些不溶于水而只溶于脂类的维生素,只有在脂肪存在时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3)蛋白质的生理功用
①构造人的身体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肌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组织更新和修补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