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北大学公共经济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货币政策

【答案】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货币政策分为扩张}h}的和紧缩性的两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降低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卜的劝告等措施。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拎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二、简答题

2. 谢尔曼说,“政府运用公共政策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方法很多,政治上的考虑会影响到对公共政策的决定”。简述外部效应内部化的公共政策选择。

【答案】(1)外部性((Extexnalities ,又译外溢性,外在性)是指一个人(个人、家庭、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成本影响。也就是说,某人承担了成本,但是没有获得对应的利益; 或获得了好处,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2)外部性的存在可能导致市场失效。为了减少甚至消除外部性对资源最优配置的影响,需要将外部效应内部化。政府可以运用的公共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矫正税

矫正税又称庇古税,是对带来外部成本的一方课征税收,使得其边际私人成本加上庇古税等于边际社会成本,这样,坏东西就不会生产得过多。庇古税方案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的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故因此而得名。

②补助

给带来外部收益(正外部性)的一方提供补助,使得其边际私人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收益,促进好东西的产量达到社会有效水平。

③管制

对负外部性行为进行管制。有时负外部性问题不能通过课税罚款的形式予以解决,那么通过管制的方式,禁止环境污染等行为。

④建立产权清晰化的机制

科斯定理表明,如果产权最初得到明确界定,且协商或谈判等活动发生的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那么在有外部性效应的市场上,无论所涉及资源的产权属于哪一方,交易双方总能够通过协

商或谈判达到资源配置的有效率状态。

3. 当今世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之所以受到冷落,有两方面的解释:一是来自宏观经济学内部的理论方面的原因,二是来自实践的政治经济因素。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洛认为,第一种看法既不可信,也不成功,而第二种看法更务实严肃可信。你是如何看待各国财政政策选择问题的?

【答案】(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的运作,以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增长目标的一种经济稳定政策,它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根据财政政策的不同运作特点,可以将财政政策分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前者是指政府根据宏观经济波动情况,灵活主动地变动税收和公共支出以达到财政政策目标的政策运作行为; 后者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就可以根据经济状况调整财政收支,促进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

(2)一国具体选择什么样的财政政策,是山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完善程度和自身的国情决定的,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一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己较为完善,不需要政府进行较多干预就可以自我达到平衡,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则会倾向于自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 而当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仅由市场调节难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状态,或达到的均衡的时间过长,成本过大,则可以选取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

4. 1994年之前中国主要是通过向银行借款来弥补财政赤字的,其利弊何在?

【答案】(1)通过向银行借款来弥补财政赤字的好处

①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的发展

a. 政府向银行借款从而减少了货币的供应量. 进而调节了社会需求总量。

b. 在短期内,经济若处十非充分就业状态,社会的闲散资源并未充分利用时,财政赤字可扩大总需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经济回升,实现潜在需求和现实需求的平衡。

②促进就业,缓和社会矛盾

政府利用向银行借款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创造出更多的社会岗位,另一方面加大了对失业人员的保障程度。

③缓解了政府的则政危机,加强了政府的职能的形式

(2)通过向银行借款来弥补财政赤字的弊端

①财政部欠央行的借款,必须有相应的资金来偿还。否则,央行只能通过发行货币的方一式来弥补这个窟窿,这相当于由全体的货币持有人来分摊这个损失。而央行通过这种方式投放的是威力巨大的基础货币,这样的方式可能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

②财政赤字可能增加政府债务负担,容易引发财政危机,长期扩张积累的后果必然会导致更猛烈的经济危机的爆发。

5. 中国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债务是否为国家债务? 它们所提供的信用是否为国家信用?

【答案】(1)政策性银行是指那些多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金融机构。我国的三大政策性银行都是国务院全资设立的、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2)公债是国家或政府以其信用为基础,在向国内外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即国家或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的方式,通过借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取得资金的行为。

(3)虽然政策性银行的基本金多由政府财政拨付,但是政策性银行的资金并不是财政基金,政策性银行也必须考虑盈亏,坚持银行管理的基本原则,力争保本微利。政策性银行的债务不是国家债务,它们所提供的信用也不是国家信用。

三、论述题

6. 中国现行的政府预算制度,是否具备了规范化的政府预算制度的四个基本性质?

【答案】(1)现代政府预算制度具有以下四个基本性质:

①计划性

a. 政府必须预先制定政府预算草案,编制下一预算年度的收支计划,并向议会提交预算草案,经过议会的审议批准之后才能执行。

b.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果实际情况发生变化,需要变更预算,也应当通过预算的追加追减程序,由议会审议批准后才能执行新的预算。

②归一性

a. 所有政府收支,除某些特殊的例外,都必须纳入政府预算,都必须受到议会和社会公众的决定、约束和监督。

b. 能够避免政府通过将收支放在预算外,逃避社会公众决定和监督的现象发生,保证政府收支决定权完全转到议会和社会公众手中。

③公开性

a. 所有的政府收支,除某些特殊的例外,都必须向社会公开,受到议会、社会公众和舆论的监督。

b. 这一原则确保政府预算的透明度,其影响不仅只是防止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防止财政活动的低效浪费的问题,而且更是社会公众能否决定和监督政府收支,从而是否能够真正成为“公共财政”的问题。

④法治性

a. 议会作为立法机构,它所通过的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违背政府预算是违法的行为,任何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